著名书法家朱时华创作时拍摄 健康导报讯:“初观书法家朱时华先生的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朴厚,沉远而多变的,观其笔墨,会让人觉意犹未尽之流连。在欣赏其作品时,不会因不能辨草体字形,不可解章法等问题而耽于体会,不论是行家里手,抑或半路出家,都能因其书作里浑厚遒劲之笔力、流畅婉转之形质及抑扬顿挫之节奏而使人遐思万千,澎湃激情。”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原政委、著名书法家胡钦佩将军观看朱时华作品后说。
著名书法家朱时华草书唐诗作品《别董大》 据记者了解,朱时华自幼喜爱书法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聪慧的天资,中学时代就已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个性随和,与人为善,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对书法、绘画、篆刻、文学等等有较深见地,对于艺术的理解有自己独到之处。
著名书法家朱时华草书唐诗作品《出塞》 当记者问及朱时华先生为啥喜欢用草书书写唐诗时,他说:“王羲之的书法像美女一样优美,又非常雄劲。我写书法是从“二王”入手,追溯殷商文字及汉魏碑帖,研习米芾、黄庭坚、王铎等名家书道。他们的书法强调用笔精巧,高古潇洒,拟古而出新,注重线条的纯净和节奏之美。中国书法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书写和欣赏诗书合璧的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
著名书法家朱时华草书唐诗作品《滁州西涧》 《全唐诗》中,无吟咏楷书之作,却有五十七首诗篇赞美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仅有“草圣”而无“篆圣”、“隶圣”。可见草书在彼时之地位。“观书如览胜”,草书之妙趣,需要长期品味琢磨,研索实践,历险至深者始见奇观。于草体之奇伟瑰丽,不在其表而在精神,需要心领神会,方入妙境。高深逸格之草体,应于飞动中蕴含沉静,于流便中积蓄刚健,于形象中彰显哲理,于神韵中悟道自然。笔不动意不动,笔若走意先行,阴阳协调,虚实有度。这是朱时华先生对于草书习研之体验可谓真切。
著名书法家朱时华草书唐诗作品《枫桥夜泊》 作为书法界的诗词爱好者,朱时华在诗词的这条路上已行走了三十余年。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一是练字,一是习诗,这两项几乎饱和了他全部的业余时间。他诗集作品以应景题材居多,诗词中有很深厚的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精神史,源于生活中的小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跟当下很多现实情景直接对话。
朱时华草书唐诗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在谈到书法艺术创新时,朱时华指出:变,就是书写要有变化,作品要有新意。在书法练习的探索上,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必须多,否则就不会有好的作品,尤其是草书。他告诉记者,在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派纷呈,各种表现技法被前人研究得十分精微,要想出点新意,非常困难。在探索的道路上,朱时华除了继承传统,利用自己掌握的艺术理论来指导创作实践,并进行创新。
著名书法家朱时华草书唐诗作品《回乡偶书》 “均衡、对比、多样化统一,是所有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书法创作也不例外。”朱时华告诉记者,他在书法创作中,采用对比的方法,有意识的将笔画的“干湿”、“粗细”、结构的“疏密”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比如沉着干墨的运用,使其与饱满湿墨笔画形成对比,让字显现出生动变化,避免作品的平面之感。再如强化疏密对比原则,把“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绘画原理,运用到创作中去,使“疏"和“密"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视角上的立体感。
朱时华草书唐诗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刘熙载在《艺概》中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书如其人”,道出了书法艺术创作的个性特征。“书者,抒也”。一幅成功的草书作品,是作者凝神静思,蓄情而发,一泻而出的情感流露。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能给人以形意之美感享受,更有一种从心性深处蒸腾而出之韵味滋养的沁人心脾。朱时华先生的书法,正是这种有着灵魂震慑力之佳作。若溯源其灵性之本,则是来自于沉实不争之心境。
著名书法家朱时华草书唐诗作品《南园诗其五》 《论语》中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个有道,指的便是心之所向是否在正确的人生追求上。书法家朱时华的践行和艺术成就也印证了此论。虽然,他淡泊,尽管他潜静,但其书艺魅力却也让他肩负着传播中国书法艺术之重任。
著名书法家朱时华草书唐诗作品《秋夕》 如今的朱时华早已是成就斐然,但仍不辍于临池笔耕。他有着澄澈淡远的心境,身在尘世,心若桃源。从笔墨中,观者即可解读出其性情,没有丝毫矫饰,却充满着不羁之洒放。他的作品,不仅承载着古意的质朴,更在与时俱进中融入了或激荡,或惆怅,或逸远,或疏放之艺术情怀。 过去的孜孜不倦成就了他现在的笔墨老辣,如今的沉潜淡然,为其将来之臻善艺术积淀下丰实的后劲。相信,在将来的不辍追求中,书法家朱时华先生会引领观者进入一个更为怡美的书法意境。
著名书法家朱时华草书唐诗作品《劝学》 朱时华:1954年出生。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领导网副总编、中国网络电视台创始人、中国美术家电视台书画院院长、国家老干部书画院副院长、中华朱氏宗亲研究会名誉会长、“母亲中国”书画艺术公益基金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慈善艺术家。(记者:许顺喜 摄影:杨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