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语言的现代性进程:从黄宾虹到姜宝林”研讨会举办
笔墨语言现代性进程研讨会举办
“笔墨语言的现代性进程:从黄宾虹到姜宝林”高层研讨会暨姜宝林笔墨语言特展近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姜宝林早年师从潘天寿、陆俨少、陆维钊诸、李可染诸先生,复上承黄宾虹先生,旁及石鲁先生。他秉承李可染“打进去,打出来”的画学策略,形成了“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发展笔墨语言的现代性的理路,展现了笔墨语言在现代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形成了美学上和中国现代艺术史上迫切需要深入理论总结的重要课题。
姜宝林在研讨会上做了《我的艺术自白》的主旨发言,深入阐释了他的“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艺术追求。他说,“要笔墨就是要传统”,这个传统就是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没有笔墨就不是中国画”,并系统、简明地阐释了。他从“笔墨当随时代”和“变者生”等深具哲学方法论的层面以及现代生活、观念和形式的变化等方面,阐释了他的“要现代”,“要现代就是要新观念,新意境,新形式,新笔墨语言。”
他概述自己的艺术实践说:“对西方现代艺术,我是以民族的立场加以审视;对于传统艺术,我是以现代的观念加以筛选,选取现代因子将其夸张、强化、放大,综合汇成自己的肌体。虽然我一直在不断的推进和演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笔墨。守护笔墨是我的宗旨,走向现代是我的终极目标。”
该研讨会是基于姜宝林近七十年精进的坚守和推进笔墨语言的当代发展所达到的丰富的新笔墨语言形态,从而构成了现代笔墨语言谱系的新阶段这一艺术史现象而展开,形成了四个核心讨论:
首先,就姜宝林坚守和推进笔墨语言的当代发展为担当所形成的丰富的笔墨形态、美学特点进行了梳理,认为姜宝林形成了八十年代早期表达个人感受的写意山水、“白描山水”、新积墨山水、半具象笔墨抽象构成的山水和花卉、纯粹笔墨抽象主义构成等五种形态,后四种都具有基于笔墨语言本身的抽象构成特点。
其次,基于姜宝林对现代笔墨语言的新开拓,深深植根于笔墨语言自身内生的现代性历史动机之中,与会学者分析了其丰富的笔墨形态与传统、与黄宾虹、齐白石所开启的现代笔墨语言谱系之间的紧密继承和当代转换之间关系,认为姜宝林将笔墨语言的现代谱系推进到了新阶段,是现代中国画笔墨语言之变的代表性人物。
其三,对姜宝林所形成的笔墨抽象构成的新笔墨语言与西方现代抽象主义和构成主义作品进行了跨文化比较。与会专家认为与后者相比,姜宝林的笔墨抽象构成的新笔墨语言虽然具有抽象性,但却是一种深具书写性的抽象,在这种笔墨抽象构成的语言中,转换了许多来自传统笔墨语言的皴法、笔法和墨法程式和图式,发挥了笔墨书写性的韵味、节奏和运动力学的魅力,将中国审美精神笔墨本书的文化意蕴保留了下来,具有完全不同于几何抽象的审美价值。
再次,由于研讨会始终涉及到笔墨语言的现代转换,这就形成了对笔墨语言本身的深入系统讨论。这一讨论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黄宾虹身上。朱良志教授系统阐述了黄宾虹对笔墨语言的“纯化”。夏可君教授则认为,如果说西方现代艺术之父是塞尚的话,那么中国笔墨语言的现代转换之父则是黄宾虹。陈剑澜研究员借助符号学方法,系统分析了笔墨语言中象与书写、笔墨与形体之间的关系,认为传统的笔墨语言中书写与形体是不可分的,但现代是可分的。大家认为,笔墨语言是一种中国深具书写的图像生成语言,它有自己的词汇、成语和句法。它本身就深具抽象的基因,具有渊源深厚的走向抽象的动力,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与西方不同的图像生成。
研讨会中,专家学者还就“程式”与“图式”、笔墨语言的现代性转换是内生还是外生的产生了有学理性质的争论。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