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百家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艺苑百家 > 正文

冬至阳生春又来(散文)

更新时间:2016-12-21 11:59:39点击次数:575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文/朱晓吾) “冬至”是农历十一月的中气,在公历每年12月21或22日交节。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即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 


  “冬至”名称的由来与含义,据古籍资料解释是“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称冬至。” “冬至”交节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国所处的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民间所说的“冬至至短”就是指的白昼最短这一点。


  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古代,人们对“冬至”这个节气是十分看重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小至》一诗中有这样两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正因为如此,古人称“冬至”节气首日为“冬节”、“亚岁”、“过小年”。宋时,在冬至 交节这天,皇帝为了消灾祈福,要隆重地“把昊天上帝于圆丘”,士大夫们要相互庆贺,馈赠节仪。平民百姓也“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飨祀先祖”。对于这种盛况,前人曾有诗云:“店舍喧哗彻夜开,荧煌灯火映楼台。欢游未晓不归去,早有元宵气象来。可见,古人过“冬节”几乎与过年一样。


  冬至这天,我们河南人有吃饺子的习俗,也是人们常说的吃“捏冻耳朵”。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后来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和“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句民谚,生动地反映了河南人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过后,太阳射点又逐渐北移,北半球白天的时间日渐增长,故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虽然如此,此时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仍比地面获取太阳的辐射多,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冬至不过不冷”的说法。冬至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了。我国民间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冬至是一个协调及和谐的欢乐时刻。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小至》中有“冬至阳生春又来”的名句,民间也有称冬至为“小阳春”的说法。为什么把冷到极点的冬至却与春天扯到一起了呢?这与“阳生”有着密切关系。正月是立春之月,所以春节写对联广有“三阳开泰”的。“三阳”成了“春”的代词,所以有“阳春”之称。“三阳”中之一阳,自冬至所在之月便产生了,那一阳不正是“春”的消息吗?杜甫说“冬至阳生春又来”、民间称冬至为“小阳春”就是这么来的。


  这时候,尽管正处于农闲季节,但过去正是各地大搞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积制有机农家肥料的大好时机。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地大搞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象已渐渐消失,积制有机农家肥料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冬闲人不闲,家家户户忙挣钱”。农村青壮年劳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妇女们在家门口的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社嫌钱。尽管如此,冬至后由于进入“数九寒天”气温低,农民朋友们要积极搞好冬季麦田管理,切实做好防寒防冻工作,为夺取明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完)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