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百家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艺苑百家 > 正文

合肥怀古(三章)

更新时间:2017-09-25 17:00:45点击次数:8407次字号:T|T


合肥怀古(三章)

余志敏

 

沙汤

         小时候,邻家的叔叔总是调侃我说,“把你送到六安去换糖吃!”我胸有成竹地答应他说,“你敢。你把我送去了,我自己跑回来。”从他口中得知,六安街多巷子密,很迷糊人。也是从那时起,我的小心脏对六安就有了一种畏惧的情结。

        再后来,湾里一位哑巴姑姑,嫁到六安。迎亲那天,来了几个六安人,他们讲话我丝毫听不明白,笑声也似乎很是诡秘。于是,我对六安更多了一分深不可测,仿佛那里是豺狼虎豹,妖魔鬼怪出入之地。

        没想到,长大后命运之神竟将我与六安合肥拴结到一起了。2011年的春天,我第一次走过了六安,继而来到合肥,在这里一待就是月余。自此以后,每年总有月余时间,要在合肥度过。

         我多次来到合肥,也能听懂合肥人把“自己”念成“自紫”,把“洗手”说作“死手”,也了解了合肥与六安的深厚人文文化及丰富历史积淀。

       在合肥三孝口有一条叫西菜市巷的背街,街上密密匝匝的商铺,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在巷子的东端,有一家叫“老张早点”的商铺。我在合肥期间,常去那里过早。朴实的老板老张,热情地给我介绍他做的各种早点食品。

        我从他所说的名字中,遴选出一种叫“沙汤”的流质食品。老张的妻子殷勤地端上一碗,放到我面前。我拿起小汤勺,搅拌一番,轻轻抿上一口。顿觉味道饱满,香气纯正,咽下去后,肠胃温暖,热气自脚下升腾至头顶,周身舒爽至极。

         再细观这沙汤,原料也很简单,一勺清水,一枚鸡蛋,一缕香菜,一撮虾仁,一许肉末,一丝明油。听老张讲,别看这些简单的食材,哪先哪后,哪多哪少,哪长哪短,哪强哪弱,都有讲究,否则就没有这个味儿了。

         后来,在三孝口的一家书店里,看书时才知道沙汤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安徽蒙城,一路旅程劳顿,疲惫不堪,在一庄户人家门口歇息,恰逢这家老大娘,做好早点,等待干活的儿子回家,看到这一行人的到来,便给他们奉上一碗做好的汤。

         当乾隆皇帝喝下这碗汤后,顿感精神焕发,神情异常,就问老大娘,“这是啥汤?”老大娘见乾隆皇帝气宇不凡,觉得他不是一般寻常之人,有些紧张,也就回答说“这啥汤,这啥汤?”后来,乾隆皇帝回到北京,找来一位安徽籍贯的大臣问这汤叫啥汤,这个大臣灵机一动,便依乾隆的北方口音说这是沙汤。

         据说乾隆年老病重时,仍然念念不忘这沙汤。可惜他直至“驾崩”,再也没有喝到一口沙汤了。

         倒是在如今这个太平盛世,我们这些不是乾隆的人,随时都可以喝到一碗,令人舒爽倍至的沙汤。

 

 

李鸿章故居

 
        在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古建筑,就是晚清时期名臣李鸿章的故居。据讲解人员介绍,李家祖先由江西迁徙到合肥的东边,到李鸿章这一代,开始发达起来。他们弟兄6人,李鸿章排第二,其他5人也身居高位,当时是名门望族,在合肥声势非常显赫。聚族而居的李家弟兄,深宅大院,足以覆盖淮河路中段,时称“李府半条街”。然而,时势的变迁,沧海也变桑田,当年“李府”的声势已经不再,而且“深宅大院”遭遇人为改变,“李中堂”的“不得已”被钻刻于史册。

        今天,我们在李鸿章故居参观,不应只是对豪门的慕羡,不应只是对高位的景仰。而要对他未成为豪门,未登上高位之前的那一段时间,进行学习,剖析,运用。李鸿章在这里肯定发奋地读过“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其父辈肯定是教子有方,尊师重教之人,没有自己的努力,家庭的引导,李鸿章肯定不会率淮军,建水师,搞洋务,渡扶桑。

        想如今,有人偏信大师,痴迷风水,挖开东北门,封掉西北门,看李鸿章故居,好像只有一道门;想如今,有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看李鸿章弟兄6人一齐得道,没见6窝鸡一起鸣叫犬一块吠声。

        从李鸿章故居出来,我深谙一个道理,要想成名要想成功,必须自己努力,借用外力。李鸿章如果自己不努力,再大的外力,也无用于他。最多他只能成为合肥城里的一个小商户吧!

 

 

张辽墓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在9月上旬一个雨后的下午,我来到位处合肥母亲河淝河边上的古逍遥津。在一处僻静的地方,找到了张辽墓。

         一个三国时期名震天下的将军,安静地躺在这里已历千年。准确地说是魂归这里,这座墓地是衣冠冢。墓地的一旁就是奔流不息的淝河,河边的逍遥津渡口,曾是三国演义里,以少胜多,用智用谋经典战斗场面。引得无数后人在效仿在追崇在膜拜,一场战斗让江东霸主孙仲谋颜面扫地,逍遥津渡,你渡来了曹孟德的逍遥,更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千古训律熟记于世人心中。

        墓地的一侧,已被开辟为供人们观光游玩健身的场所,这似乎与张辽这个名字有些不协调,但走出墓地,走出公园大门,蓦然回首,门头匾额上书写着“古逍遥津”。是啊,当今的人真是逍遥无比,处在地下的张辽,也许在说,我们当年征战不断,就是为了人们的逍遥啊!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扯远了!呵呵!


                                                                       2017年9月24日。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