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记者 刘昕) 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四川省艺术院、成都画院等单位主办的“笔墨全无一点尘 ——夏亮熹国画展”,拟定于2017年12月23日上午10点半在四川美术馆开幕。届时,将现场将展出著名画家夏亮熹从艺数十年来创作的150余幅代表性作品,并将对公众免费开放至27日。
【夏亮熹国画展序】笔墨全无一点尘
六十年来寄此身,回首恰是烂柯人,
胸怀独有半轮秋,笔墨全无一点尘 。
——题记
渔舟唱晚 180cm×97cm
但凡艺术上有所成就的画家,或者在题材、意境、表现形式、笔墨语言等方面有重大的创新,或者在固守传统上下足苦功,用心深挖,然后融入自己的个性学养和自己所理解的时代精神,让自己的作品向前迈进一小步,夏亮熹先生属于后者。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将自己全心身投入中国画创作探索之中,蓦然回首,他所创造的各种人类形象个性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从57年入西南美专附中,后升入四川美院。后来到成都画院从事艺术创作,夏亮熹数十年如一日沉醉于国画创作之中。同时,画什么,怎么画,这个所有画家都将面对的永恒的课题也一直伴随着他探索的脚步,从徐蒋体系的绘画实践到冯建吴先生关于传统笔墨东方审美耳提面命的教诲,从吴凡先生“夏亮熹是一个纯粹的画家”的赞许到刘大为、吴长江出席夏亮熹第一次画展热情洋溢的首肯,从在成都画院工作时与名家巨子同台笔墨切磋,到退
休之后的笔耕不辍,夏亮熹的绘画日渐炉火纯青,观其作品,意足气畅,骨秀墨润,成其追求的艺术特色。
散花图 68cm×68cm
观音菩萨 68cm×68cm
晚祷 97cm×97cm
夏亮熹有极高超的造型功夫,出笔能稳、准、狠,用笔用水用墨能恰到好处,随意生发,达到毫不经意,放笔直取的境界。如同曹丕《典论论文》里说的那样:“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观夏亮熹作画,以心形意,以意导气,以气驭笔。看似举重如轻,实则力透纸背。
细赏夏亮熹画中的笔墨,笔笔见笔,笔笔带情,无冗笔败笔,无浮墨浊墨,不含糊不暧昧,清快、明朗、爽利,笔性即我性。《文心雕龙》说:“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以此理论对照夏亮熹作品,正好是夏亮熹作品的美学特征。
嫦娥 82cm×50cm
佛法西来 138cm×69cm
钟馗降妖 180cm×97cm
“骨丰肉润,入妙通灵。”谢赫六法论第二法“骨法用笔”,历代倡导的书画同源,是中国画的底线和灵魂,否则中国画便是一张失去审美内涵的皮。在中国画传统失缺,涂抹制作 之风占主流的当下,夏亮熹的创作极具实现意义。
夏亮熹笔下的人物,除了时代精英、历史先贤、佛陀造像等绘画作品,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外,其没骨美女图,更是于不自由处求自由的精典之作,是夏先生渐入笔精墨妙、人书俱老之境追求的艺术佳构。
春江花月夜 119cm×93cm 台湾华夏国际艺术展银奖
辛亥路潮 163cm×306cm
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编入《辛亥革命》
满江红 97cm×97cm 中国美协等主办《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优秀奖
夏先生的没骨美女直接用色造型,水色溶和相益,在亮度,质感,物相上恰到好处,生动地表现出女性阴柔之美,纯净之美,青春之美。夏亮熹善用赭石,并用积墨破墨泼墨碰水多种技法,形成惊险奇绝不可得而得之的艺术效果,其笔下美女有阳光的活力,有诗词的意境,有佳茗的韵味。
画如其人,在夏亮熹先生身上十分明显,夏亮熹已年逾七旬,仍是孩童一样的单纯,画外之事,不胜了了,不干事世,难怪不少人会觉其性格古怪,不合适宜。甚至有好心人向其传授变通世故的社会学问,最终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改也罢,其实,当你走进他,才发现原来老先生如同一张宣纸,心中胸中,一如他的笔下,全无一点尘。这不正是作为画家的夏亮熹先生的可爱可敬之处么?这不正是他纯粹爽朗的笔性墨韵么?(卢加强:四川省艺术院院长,美学博士后)
天当被地当床 180cm×97cm 2015年入选《全军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展》
踏雪咏梅图 138cm×69cm 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狭路相逢勇者胜 153cm×84cm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夏亮熹其人其画】风骨有度笔墨无尘
自千年前的后蜀画家黄荃开创院体画派以来,历代善攻笔墨的蜀中雅士多如天上繁星,苏东坡、文同、张大千、蒋兆和、石鲁、陈子庄(石壶)等画坛宗师都出自巴蜀。当代四川画坛也名家辈出,在人物画领域,今年76岁的夏亮熹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之一。在其一个多甲子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辛亥怒潮》、《天当被地当床》、《狭路相逢勇者胜》、《春江花月夜》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无法绕过去的经典之作,这些真实呈现时代变迁的作品也曾打动了无数观众。“时代墨迹”是此次夏亮熹国画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位居四大单元之首。
夏亮熹出生于重庆的一个名门望族,爷爷是实业家、金融家。夏亮熹至今还记得,儿时他家里的客厅挂满了名人字画,父亲的文人朋友多,郭沫若、赵丹、陶金等贤达名流常来家做客。还常领他到著名画家柯璜(原美协西南分会第一任主席)家里玩,柯璜给他起了亮熹的名字,是他的美术启蒙老师。
少林日课 138cm×69cm
诸子百家 144cm×367cm 中国国家画院等主办《国际华人书画大展》铜奖
梁山好汉 180cm×97cm
在柯璜的指点下,夏亮熹12岁作《过渡》获西南区首届儿童美展第一名。1957,夏亮熹就读四川美院,8年,受教萧建初和冯建吴等名师。毕业后三十余载,巴山蜀水、云贵高原,深圳海南均留下他求真求美的足迹,其艺术主见,风格特色,亦在日积月累中逐浙成熟凸现出来。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夏亮熹创作了大批优秀人物作品,广获好评,并为中国画研究院、孔子故里、青岛博物馆、黄帝陵、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收藏。随着艺术的精进,荣誉接踵而来。1997年,他被美国纽约传记中心评为“世界著名艺术家”,载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北京大学聘为“北大百年校庆书画展艺术顾问。”
对酒当歌 180cm×97cm
黛玉葬花 180cm×97cm
胡笳十八拍 180cm×97cm
几十年间,作为一个以人物画知名的职业画家,中国文化长河中灿若群星的经典人物,夏亮熹几乎都画过,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苏东坡。美术评论家徐恩存评论说,夏亮熹“对有关东坡居士的画题情有独钟,他力求从文人、雅士、游侠、学者等诸方面去表现东坡居士的人格、性情、节操与风神,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夏亮熹与苏东坡,冥冥之中似有一种缘分。1994年,夏亮熹应原省文化局局长、小平胞弟邓自力之邀,一气呵成画就《东坡积
学图》,作为家乡对小平九十岁华诞贺礼,由邓自力送到北京,小平同志非常喜欢,一再嘱咐转达对画家的感谢。
著名美术史家、理论家邵大箴说: “夏亮熹作品的选材很专一,大多以古典人物的意趣和情怀为题,选材的同时也给他的艺术表现增加了难度。他要加入自己的艺术经营和构思,也就是‘怎样画’,来获得画面效果,建立自己的艺术面貌。经过不断摸索,他认识到在‘怎样画’中,最重要的是写意画必须写,而且写的是意不是形,在这方面他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寻找到新的途径。”著名画家尼玛泽仁曾和夏老是川美同窗,他评价这位老同学的画作“深沉含蓄、个性鲜明、清新可爱,不仅有吸引力,而且很耐看。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他的修养和技巧都达到了难能可贵的水准。”
午窗座睡 68cm×68cm
天地间人为贵 180cm×97c
六祖悟禅 138cm×69cm
1982年黄胄来川,在成都画院第二届画展上,亲选“踏雪咏梅图”为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从艺多年,夏亮熹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心往神追。夏亮熹国画展开展前,一本收录了他几十年来的重量级作品画集也付印出版,在自序中,夏亮熹写道:“画什么,怎么画,历来是困扰不少画家永无休止的课题。前人言学贵有悟,中国画的底线和生命力注定了食古不化,中西合璧均不可取。一句话,既要捍卫中国画的精义,又要寻求符合时代审美的新趣味,敞胸怀,有主张,其中甘苦,唯操笔者自知。”
夏老对人体美的探索也独辟蹊径。他用没骨技法塑造人体,依笔顺行笔,轻重急缓之间,寥寥数笔,形态、解剖,情绪跃然纸上,干湿浓淡,挥洒自如,精确传神,笔笔到位。如作品《嫦娥》,不仅反映了人对自身本体的依归的一种万古追思情愫,而且将没骨、泼墨、泼彩诸多技法混为一体,营造出神秘而美妙,如梦幻般的意境,令人叹为观止。
老子新沐图 180cm×97cm
踏雪寻梅 180cm×97cm
英雄亦有柔情时。在夏亮熹画展上,既有像《梁山好汉》、《五虎上将》这样豪气云天的阳刚之作,同时也有《黛玉葬花》、《胡笳十八拍》这样展现中国古典美女阴柔之美的婉约之作,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风格犹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让观者切实感受到一位技法全面的人物画家的扎实功底。展览上当然还有像《明月清风》夏亮熹享誉画坛的没骨人体画经典,他将美丽的人体置于一定的诗画境界中,力求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的高华境界。
和夏亮熹在成都画院共事了数十年的著名画家张幼炬曾评价他的人体画是“亲切而有距离,朦胧而又清新,可玩味而有不可亵玩焉。”,张幼炬说:“夏亮熹在写意中能够把握人物内涵神韵是艺术表现中的关键,并不让他的画笔孤立地停留在形体的关注上,而是从意念出发让整体的女性曲线去传达出女性生命力的良性资质和美感。以气势行笔,不描摹,不重复,从而提升了作品的格调,取得了通篇灵气袭人,优雅含蓄的观赏效果。”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夏亮熹不时地抛出一些颇具禅意的观点,让人玩味再三。比如,他说画画就像登山,“我们就像登山者,登山的乐趣是‘不经沧海难为水,上得高山又一峰’,。我一直在努力地爬着,现在只是爬到小丘陵上,学无止境,且思且行吧!”早年,夏亮熹读到一本释家书籍《论开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主流儒、释、道,本来是互补的,此前只注意儒道两家,原来自己缺课啊!释家反对偶像崇拜,提倡辩论,主张自我解放,不正是一种大智慧吗?从此,他皈依佛门,修身养性,凝炼内功,认清自我,濳心笔耕。
四川省艺术院院长,美学博士后卢加强为此次夏亮熹个展赋诗一首,“六十年来寄此身,回首恰是烂柯人,胸怀独有半轮秋,笔墨全无一点尘 。”夏亮熹的人物画澄明自然,毫无作态生硬之感,他用厚重而不失灵动的笔法,潜心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穿透历史烟云,再次在观众面前鲜活起来。作为一位将没骨技法运用地炉火纯青的顶级画家,夏亮熹还格外重视呈现笔下人物的风骨与精神,这种不需要线条却能力透纸背的画意风骨,让他的作品纵横古今,汪洋恣肆。
夏亮熹最喜欢佛家一句话,“一心向善,莫问前程。”他还曾写过一段文字勉励自己:“佛经云,人们生存在婆娑世界里,亦称忍土。让我们记住一位老红军回忆过草地时心里只念叨的一句话——往前走!”大展开幕在即,此时夏亮熹也有诸多感悟,他说:“七十年代,央美朋友指我画中只见素描,不见笔墨,冯建吴老师也告诫我,三十年代他在上海美专,毕加索、马蒂斯都试过,行不通!只有守传统,争取向前迈一小步,就很不错了。这些
话如醍醐灌顶,促使我纠缠在探求中国画终极密码的不归路上,摸索了几十年,苦乐参半,遥无止境。这次展览也是将自己多年的感悟和得失展示给观众,权当是一次总结和反思。”?(华西都市报记者 杨帆)
魂迷春梦中 138cm×68cm
十三棍僧救秦王 144cm×367cm
【夏亮熹人物画赏析】 笔精墨妙 超凡脱俗
人物画发展到今天,表现语言和媒介越来越多样,这是为从事人物画创造的人们视野越来越开阔,可以吸收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在这样一个崇尚艺术多元化的时代,人物画的品评价值很难定为一格,很难有传统程式的标准来加以衡量和要求。但是人们在面对人物画创作中林林总总的表现样式时,还会用一把恒定的标尺来加以衡量,那就是艺术格调。绘画中的“格调”说起来相当抽象,似乎看不清,摸不着,但是人们在
欣赏、品评作品时,能在画面语言中流露出来的情绪、气氛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是一种精神、气质,这种精神和气质的获得当然脱离不开作者的艺术技巧,但更与作者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人物画中的格调无非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取材、章法和笔墨。其中最能体现 人物画品格的是笔墨。传统国画的笔墨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即程式,为后人研习提供了便捷,但是,如果一味依赖传统而无求新之意,便会落入前人窠臼。反过来,在求新之时,若无丰富的艺术积累,作品又会陷入肤浅。艺术家们既要遵循人物画传统精神和前人技巧,又要大胆创新,在这两者之间驰骋自己的才能。这就全是他们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了。
新时代以来,不少有才能的艺术家在这方面艰苦探索,做出了成绩,夏亮熹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人物画给人突出印象是不落俗套,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研究,适当吸收其它画种的技巧,在人物画创造中自出新意。
夏亮熹作品的选材很专一,大多以古典人物的意趣和情怀为题,选材的同时也给他的艺术表现增加了难度。他要加入自己的艺术经营和构思,也不是“怎样画”,来获得画面效果,建立自己的艺术面貌。经过不断摸索,他认识到在“怎样画”中,最重要的是写意画必须写,而且写的是意不是形,在这方面他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寻找到新的途径。在全面掌握笔墨交通的基础上,把结构与抒情叙事结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素描对线条的表现的制约,而使人物画创作更具写意性,他的作品《佛法西来》、《东坡积学图》、《大江东去》、《千里共婵娟》等,都充分发挥了传统笔墨和线的写意性,将素描对笔墨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他的没骨技法也是值得一提的如《嫦娥》、《春江花月夜》、《乡中水》等作品中,在传统的泼墨、没骨等技法上创意出新,看起来深具魅力。
也许有人会问,夏亮熹描绘的人物画系列,是不是距离当下沸腾的时代太远,是不是缺少时代感?其实,正如本文前面所说,艺术反映时代变革,不仅仅体现在题材上,同时也表现于艺术语言。夏亮熹创新的人物语言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相信,夏亮熹在人物画创造上,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因为他有坚定的方向,有执著的追求,对人物画有独到的体悟。
夏亮熹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印证了“学贵有悟”可谓是至理名言。(邵大箴)
夏亮熹近照
【夏亮熹艺术简历】
1941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成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多年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研究,1982年,黄胄来川,亲选“踏雪咏梅图”为中国画研究院收藏,“春江花月夜”获台湾华夏国际艺术展银奖,“满江红”获中国美协等主办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诗书画大展优秀奖等。作品分别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黄帝陵等收藏。传略及作品收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香港“当代中国名画鉴赏”,岀版有“夏亮
熹国画”四种。1997年美国纽约传记中心评为“世界著名艺术家”,载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1998年聘为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书画展艺术顾问,1999年聘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美术研究员。2003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四人迎春画展”,2009年在第五届深圳文博会雅昌艺术馆举办“夏亮熹国画展”。现任四川省艺术院东坡书画研究院院长,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四川省美协中国人物画艺委会特邀委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