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无尘香自远 禅意人生画为媒——品味艺术名家之夏亮熹
更新时间:2018-03-16 09:38:00点击次数:58538次字号:T|T
“绘画,就是一个燃烧过程——燃烧作者的理想,燃烧作者的激情,燃烧作者的生命!”这是当今著名画家夏亮熹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也是他从事绘画艺术60余载的真实人生写照!也许正因为此,一个用绘画与灵魂对话,不问世事的的“古怪”老头,方有其在今日画坛之炫目成就——
【名家档案】夏亮熹艺术简历
夏亮熹,1941年生于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毕业,1980年调入成都画院任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57年考入西南美专附中,在四川美术学院就读8年,至今从事绘画艺术六十余年。现任四川省艺术院东坡书画研究院院长,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四川省美协中国人物画艺委会特邀委员。
夏亮熹多年从事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研究。1982年,黄胄来川,亲选《踏雪咏梅图》为中国画研究院收藏;作品《春江花月夜》获台湾华夏国际艺术展银奖;作品《満江红》获中国美协等主办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诗书画大展优秀奖等。多幅作品分别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黄帝陵等收藏。传略及作品收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香港《当代中国名画鉴赏》等,岀版有《夏亮熹国画》四种。
1997年,夏亮熹被美国纽约传记中心评为“世界著名艺术家”,载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1998年,聘为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书画展艺术顾问;1999年,聘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美术研究员;2013年,成立四川省艺术院东坡书画研究院任院长;2015年《天当被·地当床》入选全军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展。
夏亮熹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其中:2003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四人迎春画展”;2009年,在第五屈深圳文博会雅昌艺术舘举办“夏亮熹国画展”;2017年12月,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笔墨全无一点尘 ——夏亮熹国画展”等。
艺术需要燃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世间稀缺的不是名望,而是高远的心性和睿智的创造,它以其贵族般优雅的矜持与高贵,凌驾时空,笑傲江湖,虽时移而道不衰。”夏亮熹老师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从事艺术贵在坚持,一个不敢面对挫折和失败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事实上,画画这个职业,报废率太高,要想当一个画家,尤其是成功的画家,其成功率是很低的,因为制约因素太多,付出的艰辛外人难以想象,几乎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做梦,但都只能算是在问路……能够成为一个画家,夏亮熹认为自己算是幸运者——
夏亮熹从小就浸润在文化圈里,艺术之路上一直不乏名家名师指点。夏亮熹的爷爷是一位金融家和实业家,自小家里的客厅挂满了名人字画,郭沫若、赵丹、陶金等文艺界的名流贤达往来甚多。
据夏亮熹老师讲,他本人的名字还是时任中美协西南分会第一任主席、著名画家柯璜给起的呢。不仅如此,柯璜还是夏亮熹在绘画方面的启蒙老师。后来,夏亮熹又拜了很多名家为师。
诚然,这些家庭背景和名家指引等因素,固然对夏亮熹在绘画艺术之路上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与此相比,我以为夏亮熹自身的兴趣、努力、坚持和执着,以及在艺术之路上的激情燃烧更为重要。
抗日战争时期,幼小的夏亮熹经常跟随大人去看戏,他一边看戏,一边就情不自禁地在地上逐个画起了戏中人物,还像模像样的……
12岁时,一次夏亮熹跟美术老师去写生,画了一群少先队员过河,取名《待渡》,老师送到西南区首届儿童画展参赛,获得第一名,当时报纸大幅刊登报道,市长还特意请小亮熹美美地吃了一顿。
怀揣着一颗追求绘画艺术狂热的心,夏亮熹后来入愿考入了川美附中。那时他对色彩很着迷,爱上了西画,快毕业了,面临选择专业。填报考志愿那天,第一志愿栏目里国画油画都填了,负责的杜显清老师便找他谈话,说“长远看,学画,得要看原作,在咱们中国
学油画,想看原作太难了,可国画到处都有啊!” 于是,夏亮熹便听从老师的建议,选报了国画专业。
大学第一堂课上,张大千的女婿萧建初老师抱来一摞张大千原作,让大家拉线条,个个站得腰酸背痛,有些同学不安逸,嘀嘀咕咕……可夏亮熹却一点没觉得累,如痴如醉!萧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又特意安排了夏亮熹和几位特别认真的同学去他家看张大
千的泼彩山水画原作。期间,夏亮熹还得到了冯建吴、李文信、宋吟可、王渔父等前辈艺术家们的悉心指导。
冯建吴老师告诉夏亮熹:“当一个画家,一要有即使泰山压顶,也不停笔的“定力”;二要有明确的治学方向。”
对此,夏亮熹寄语年轻人:要想当画家,应该把动机找准,走上这条路,首先要想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到底想要什么?还有,就是一定要有定力,敢于为艺术献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他说:“绘画,就是一个燃烧过程——燃烧作者的理想,燃烧作者的激情,燃烧作者的生命!”
心如明镜灵魂安 艺术不让尘埃染
今年77岁高龄的夏亮熹,如果其幼时的“涂鸦”行为还算不上绘画的话,那么仅以其踏入美术学校正式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开始,至今其绘画艺术生涯也有60多个年头了,而且中途从无间断——绘画,几乎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
人们常说:作品即人品!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艺术创作中,夏亮熹总是那么一如既往的纯粹与执着!古稀之年的他,至今仍如孩童一般单纯,不谙世故,甚至是不近人情,因而得罪人处自是不会少。
然而,与他相处久了的人就会慢慢地理解他,懂他,喜欢他——他,其实是在与虚伪的世俗抗争,是在用绘画与灵魂对话!
“艺术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安顿灵魂。”纵观夏亮熹的作品,总是显得那么澄澈与干净。
夏亮熹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不应该媚权、媚钱、媚俗!而应该让人们从其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洗礼、美的升华!
他还以为,每一幅画,都有气场,传达着画家的动机。别管谁的画,瞟一眼就能看出其创作者的动机——是崇尚艺术有感而发,还是讨好时尚,或者是急着想换银子,创作者的动机绝对是藏不住的!
在他看来,绘画就是一个燃烧过程,燃烧作者的理想,燃烧作者的激情和生命。
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通篇要灵气袭人,要求作画一定要有感而发,有了“触机”似的冲动和激情,方可下笔。然后笔随意走,一挥而就。也就是气韵连贯,通篇就会灵气袭人。
他说,写意画最讲究一个“泻”字,修修补补就会失去灵气。当然,这个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的,必须日积月累、炼笔炼意、久久为功。对于创作的态度和做法自然也会影响到艺术家个人的状态与修为。
对于夏亮熹的绘画艺术,四川省艺术院院长、美学博士后卢加强有一个精辟的评价:“笔墨全无一点尘!”
禅意人生画为媒 笔墨千秋贯古今
作为一位当代知名人物画画家,夏亮熹炉火纯青的没骨技法不仅为业界津津乐道,推崇备至;而且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佛家、道家都有很深的造诣,因而在其生活和创作中也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上世纪80年代,夏亮熹迎来其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一天,夏亮熹读到被闻一多先生称赞为“孤篇盖全唐”之杰作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时,顿时激情彭拜,热血沸腾,难以自已——于是,一个欲举衣掩面的婀娜少女形象便从此定格在了一幅传世国画精品中了……
此作品完成后挂在画室,当时恰遇挪威大使夫人到成都画院参观,当即想要购买,事后虽经多方周旋,夏亮熹始终没有答应。
1994年这件作品获台湾华夏国际艺术展评委会颁发的“银奖”。“那时候其实我也缺钱,可我说不卖就不卖,我就是这个性格。”
1982年,黄胄到成都画院参观时,看到其创作的《踏雪咏梅图》,当即定为中国画研究院藏品。也因此,夏亮熹被邀请到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人物画培训班研习,听黄胄、蔡若虹等名家讲课。
1986年,夏亮熹从阅读释家书籍《论开悟》中滋生了皈依佛门的想法。他继而领悟道:我们的一切修为,都是为了完成自己。艺术的功能就在于启示灵魂,绘画何尝不是一个确证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此后,他看自己的作品,多了一分反思的自觉。他想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才能实现精进。他喜欢佛家一句话,“一心向善,莫问前程。”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夏亮熹相继创作出了《少林日课》、《峨眉山月》、《狭路相逢勇者胜》、《巴山夜雨》等大批作品,以及巨幅国画《诸子百家》、《十三棍僧救秦王》等众多优秀作品。《诸子百家》这幅画酝酿多年,尺幅有362cm × 170cm ,22个人物。2005年参
加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等主办的“国际华人诗书画大展”获铜奖。
夏亮熹还喜欢用没骨技法塑造人体,算是另辟蹊径。如作品《嫦娥》,反映人对自身本体的依归的一种万古追思情愫,将没骨、泼墨、泼彩诸多技法混为一体,希望营造出神秘而美妙,如梦幻般的意境。还有《秋之惑》、《乡中水》、《湖畔物语》、《明月清风》等作品,都是运用的这种方法。
夏亮熹的没骨美女直接用色造型,水色溶和相益,在亮度,质感,物相上恰到好处,生动地表现出女性阴柔之美,纯净之美,青春之美。夏亮熹善用赭石,并用积墨破墨泼墨碰水多种技法,形成惊险奇绝不可得而得之的艺术效果,其笔下美女有阳光的活力,有诗词的意境,有佳茗的韵味。
夏亮熹笔下的人物,除了历史先贤、佛陀造像、没骨美女图等绘画作品外,还有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跟历史大事件相关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他始终在艺术的道路上勤耕勤做,无论其创作题材、手法与技巧都不断在拓展和创新。
1980年,“文革”刚结束结束不久,为了表达画家喜悦的心情、激越的情感,以及对故土的赤子情怀,夏亮熹创作出了《辛亥路潮》并大获成功。
1981年,其创作的油画《天当被地当床》,在四川省庆祝建党60周年美术展上展出并获得当时最高奖——优秀奖。前些年, 夏亮熹把此画进行再创作,2015年作品被成都军区选送北京,入选“全军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展。
夏亮熹造型功夫十分高超,出笔能稳、准、狠,用笔用水用墨恰到好处,随意生发,达到毫不经意,放笔直取的境界。观其作画,以心形意,以意导气,以气驭笔。看似举重如轻,实则力透纸背。
细赏夏亮熹画中笔墨,笔笔见笔,笔笔带情,无冗笔败笔,无浮墨浊墨,不含糊不暧昧,清快、明朗、爽利,笔性即我性。
“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在中国画传统失缺,涂抹制作 之风占主流的当下,夏亮熹的创作极具实现意义。
铁肩担道义 妙笔写华章
夏亮熹将国画的精髓归纳为两点:一是“气”;二是“意”。气,是国画的命脉,没有气,线条、笔墨、色块就是僵的,死的。意,包括意念、思想、情感,三者融为一体。
一幅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霸气、清气,还是俗气、浊气,都是作品本身发出来的气息,是藏不住的。绘画技巧只是手段、工具,如同渡河需要有船,虽然也很重要,但它不是目的。
“漂亮的图画不算艺术,有的人描摹得很像,很漂亮,但因为不是创造,缺乏情感,没有灵魂。图画只停留在眼睛,艺术品则直指人心,产生共鸣,给人们带来精神营养和美感享受。”夏亮熹认为,一个画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每一件作品都是画家个人修为、趣味、情感等等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综合表现,是个人精神世界的外化,不能套。人们提炼的概念、方法、规律等等,道理上是通的,但无法照搬到创作中去。
所以,艺术家一定要用心灵去作画,创造性地去作画,因为只有创造才能出精品。
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艺术家,光有创造还不够,还必须有精神追求!人类最早的绘画是岩画,当时作画的冲动是什么?无非是热爱生活,寄托情趣,礼赞生命,表达一种生命的渴望,绝对不是想要换银子。
作为一个画家,必须要有自己的“觉”与“悟”,对人生,对历史,对人类命运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表达!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境况下,都不要失了血性,一定要有责任!有勇气!有担当!(作者:刘昕)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
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