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百家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艺苑百家 > 正文

李红印先生的书法之渡

更新时间:2018-07-10 22:33:56点击次数:9853次字号:T|T



题记:2018年的7月,“作孽”了明代单桥篮板66首绝句,突发奇想录成书法,承蒙一位姐姐厚爱,前去拜访李红印书法家,并为其书法路上艰辛所打动,特以此撰而记之。
李红印,字墨林,河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库专家,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书画院院士,北京崇阳书画院高级书画师,河北省楹联学会会员,文化部乡土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科学院理事。曾被授予“国际书画艺术名人”、“中国当代资深书画家”、“当代书画艺术界风云人物”、“最具影响力的红色经典艺术家”、“辛亥百年百杰书画家”、盛世中华“第二届全国时代文艺家”等众多荣誉称号。

一:儒雅谦善,墨香徐徐。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人格魅力与个性的形成,往往是成就于他的生活背景,所处的环境。出生在燕赵大地的李红印先生书法路上经历坎坷,却有常人所不具备的隐忍坚韧。《隋书地理志》称这里“悲歌慷慨”、“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句名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亦曾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图书者往往而是”。的确,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自古豪杰英雄辈出……古往今来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赵歌。可是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墨香隽永,如不是所见,又如何相信?这位衣着淳朴,语蕴温情中年男子便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家?
上下打量,唯见人之谦谦,儒雅中透着干练,眉宇间神凝傲骨;交谈得知,他1964年4月生。汉族,职业医师。师从王群先生,习行草书。曾与1986年至1989年在部队服役,也因为能写一手的好字而历任所在单位的文书。亦或许三年的部队生涯更造就了铮铮铁骨,碧血丹心,宁折不弯的军人风范。超人的毅力,顽强的拼搏,正如他的网名书道拓荒者,即便为拓荒,又何惧满是荆棘?注定为理想追求?风霜何须置之?无意间打量到李先生的右手,手指上还留着淡淡的墨痕,那是洗不掉的墨痕,出了茧子又退去的略带红嫩的中指,那些退下的爆开的皮屑。我不禁在内心惊讶,好勤奋的书法家。但凡出了点名气的人,谁会如他勤奋,但凡略有名气的人谁会如他这般近人?因此不得不肃然起敬。为之人品折服,为之刻苦惊诧。似乎那缕缕墨香徐徐随微风韵开。“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不能不更深层理解这句话了。丹书终归主,香墨留春秋,此刻这便是我赋予先生的评价。

二:回首往昔,命运多桀。
或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李先生姐弟七人,六十年代,农村条件差,吃饱都是问题,何况在这样一个大的家庭里,所谓的艺术追求只是天方夜谭吧,即便笔力小荷初露也免不了被扼杀的命运。家里没钱送他到艺术学校深造,他只好自己练习。李先生放弃了与别的孩子玩耍的时间,放弃了充满淘气的童年,俨然是上苍的书童,从小用树枝、钻头瓦块在地上画着、写着。
释放着对书法的酷爱,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在他的影响下哥哥弟弟也抓紧练习。人总得面对现实,特别是艺术填不饱肚子的时候,年少倔强的李红印把太多自己的不愉快隐藏在心里,把那些人事沧桑隐藏在深邃的眸子,那澄澈的双眸沉淀着岁月的坎坷。过早成熟的少年学会了隐忍,学会了自我释放,曾经多少个夜静更深时,月亮举起银色的酒杯,和这个默默潜心书法的少年对酌。星空苍茫,飘荡着他寄托追求的心声,思绪慢慢弥散四野。
为了生计,李先生从业医生,但从没放弃对书法的练习,他购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帖。他最珍爱的是《石门颂》、《兰亭序》、《曹全碑》、《十七帖》、《书谱》、《自叙帖》、怀素《千字文》以及王铎草书。他十分推崇魏晋书法之风骨。他把《兰亭序》《十七帖》像宝贝一样珍爱,爱不释手,随身携带,一旦有空就翻阅欣赏。微薄的收入,高额度的工作,婚后两个儿子的负担,对李先生来讲练习书法是奢侈,买宣纸更是极大的浪费。于是他找来人家不用的报纸用毛笔蘸水练习,夜深人静,东方欲晓都能看到他伏案奋笔羸弱的身影。倘若有一张宣纸他必视若珍宝,他先用淡墨写楷书、隶书,又用浅墨书草书,直到一张宣纸千疮百孔不能用了为止。
谁人理解一个血气方刚青年的心?妻子觉得墨味道刺激,出言相讽,他曾经伴着晚风自己走入旷野,沉思在荒凉的氛围。那一刻谁可以理解他心中的风景?谁可以借洪荒之力,拯救这个无助的状年?他自己潜心研究。白天下班,常常忘了吃饭;夜里,家里人都睡了,他又练习,别人态度他全然不理会,既不解释也不辩解。
人生本来好事多磨,一旦这个世界上有了你的存在,接踵而来的就是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经常的偷袭到你的身上。你想摆脱那些难以叫人承受的事物,又是何等的困难?只有大胆的接受所有的事物在你身上无情的残酷考验。那最好的办法是:在被命运捉弄的过程中你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智慧和承受力。只有用智慧才能把事情处理的更好,把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只要你有强大的承受力和智慧,就是再大的困境也不会把你压倒。在困境里,显出你的英雄本色。这段话或许对于李先生更能明晰。
他说:“学碑须熟读,弄清点画的来龙去脉,与结构安排;习贴贵意临,手临难得秒道,只有心得之方能入神。他给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书谱临习100遍,王羲之的圣教序临习100遍”他在读《十七帖》、《自叙帖》、《书谱》等名作,“读”中寻真味,“练”中得功力,增加驾驭能力;“悟”中得灵感,丰富创作能力。他的草书作品中注重线条的运用,在虚与实的处理上恰到好处,有笔墨处显法度,无笔墨处映出神理,达到了运实为虚,实处灵动,以虚当实,笔断意通的效果。在虚实的变化中能把笔力表现出来,达到刚柔相济的效果,“大家之书笔通篆隶,结构淳古,使转劲逸”。傅山曾说:“不作篆隶,虽学书三万六千日,终不到是处。”
他的墨斋墙壁上挂着自己的四副作品,自己的诗词:春/淡雨含烟众卉新/惊蛰雀鸟复鸣春/经年伊始和风暖/陌上桃花亦醉人; 醉墨 /何以解忧非杜康/独怜疏墨近痴狂/胸无物理云山外/笔走龙蛇天马翔;惊蛰/独醉春风三月天/杏花带雨意微寒/丰姿清丽扬州景/十里桃红染素笺;惬意/把酒当歌书作伴/香茗半盏品人生/心存善念德行远/清兴挥毫忘几庚。这些透着他的淡雅心境又不失积极豪情,文如其人,书位其品,虽不是名著佳篇,足可彰显气度胸怀。


三:功夫不负有心人,逸品飘香满五湖。
2005年李红印在读任丘市老年大学书法研修班,师从王群先生,习行草书。主要以林散之的草书为范本。生活仍旧贫困的李红印结识了史咏洁、王万里两位老师,用他的话说是他生命里的贵人,两位老师倾囊相助为李红印缴纳了学费,因此2015年李先生在北大进修学习书法一年。天道酬勤,不会辜负一个一直在书法路上奔跑的痴心人。笔耕不辍,他长期沉浸在碑帖之中。古拙朴茂的碑版书法,简逸潇散的明清墨迹,他都钟情醉心。碑与帖的交融,使他的书法作品下笔有阴阳,点画有规矩;行笔有方圆,收敛自如;使转纳古意,纵横连属,无不透露着古人之风貌。洋洋洒洒如春溪之潺潺,如风拂杨柳,婀娜多姿,时而如江河浪涛滚滚,一泻而下,奔涌而去。他的行草潇洒遒劲,翩若蛟龙,别具骨秀神清之美。
空灵的书法若龙腾凤翥,一如他的人一样清秀洒脱,秉承了当代书圣林散之前辈的瘦骨通神之神韵,运笔雄厚狂放,随意自如,时出天趣 。二十余年对书法追求、历练,他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典型的自学成才的年轻书家,虽未经书法大家的点拨,曾参加了多次全国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青少年委员会主办的“奥运之光、梦想在望”,获成年组书法作品金奖;在和谐颂----中法建交四十四周年首届和谐金星奖中法书画交流大赛中获青年组书法作品银奖;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青年组书画作品金奖;在第五届“欧阳询奖”全国书画大赛中,获书法作品金奖;在“莲花杯”全国中青年书画名家澳门回归十周年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六十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金奖。作品曾入选《燕赵翰墨情》一书,入编《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集》及《中华当代书画名家墨迹选》等。
2013年李红印作品曾入选在人民大会堂宾馆举办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19周年大会,同年12月7日,李红印携作品向国际东学会举办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大会献礼并赠送作品给毛主席女儿李敏、李讷以及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等同志。

四、 施恩不图报,量大自无情。
世界就是不完美世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没有一件事情是完美的,所以,人们才追求完美。追求的本身就是美。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本来就是秘密,在历史的长河里,从来就没有永恒的真理。确切的说:永远也没有一个是彻底静止的。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还是对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所有付出不能有丝毫的希望对方对自己有什么回报。用智慧代替感情的,努力的,积极的,热心的去帮助你应该帮助的那些人。佛家有这样几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凡夫随境转,菩萨能转境。我却在李红印先生身上看到了这些。
李红印先生共计向社会各界捐献书法作品数百余幅,义拍总额达近千万人民币,他先后将自己的书法所得款项捐献给广西白血病儿童廖鼎章之子、云南贫困山区群众、天津白血病大学生陈丰根、河北沧州李晋雅救母等需要救助的群众,得到中国广播网、中新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宣传。2013年8月,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授予其为“推进少儿慈善事业先进人物”。
不染尘纷凭率真,浩然落墨自空灵 ,书法的拓荒路上无不透析着李先生这位智者的思维,构想。那近乎疲惫的人生跋涉,生活积淀的累积,那些不想宣泄的纠结凝结在一笔一划的遒劲逸品中,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渡”。书法之渡,人之渡。忽然觉得他人好清谈,似崇尚自由与个性结成的一体。整个人恍若一下子融进了画卷,那潇洒艺人的神情风范与翰墨相融一起。渐渐恍若要穿越。尽管我笨拙的双手书不出任何一种字体,但我为李先生折服,更对其深深敬仰!

作者:田爱霞,河北献县人,高级教师,毕业河北师范大学,网名江心瀑布、青荷,自幼酷爱文学,尤好诗词、诗歌、散文等创作。河北省诗词学会会员、献县楹联学会会员,文化研究会理事,《献王诗苑》编辑,中华诗词论坛沧海流韵版块版主,江山文学网雅韵社团管理,作品在《中国文艺报》、《中华英才》、《中学生周报》、《中小学基础教育》、《大众阅读报》、《沧州日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和诗词。著作有《咏沧州诗百首》。目前《单桥文化》、《单桥栏板诗书画》正在编辑中。


作品欣赏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