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记者应一位知己老朋友、领导邀请,在泰山脚下泰安城,走马观花式采访了著名青年画家步兵,他留下泰山、泰安历史、乡愁,培训青少年学员,传播泰山文化、泰安文明的行动,让人感佩。面对人们关心的问题,作为土生土长、痴情汇画事业的泰山著名青年画家的他,不禁侃侃而谈:
每当有人问起我坚持油画创作的意义,我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城会拆建,人会终老,本就如此。
可是,机械隆隆时尘烟四起,断壁残垣处新楼矗天,拆建后,历史与风俗有没有延续?皱纹堆垒的斑斑鬓角,眼昏指颤时步履蹒跚,到时,膝下后辈能否理解?城市在变,文化代代相传。泰山几千年、老城泰安几十年岁月沉淀下的共同记忆,乃是急需传承的精神财富。
除了去实地写生,翻阅史料、走访老户,是今年创作的主题,往上追溯几十年 ,风情已然不同。清澈见底的护城河边人声熙攘;卖杂货的小贩推车担担,或风车糖人,或红果白薯,沿途吆喝。油坊、米面行列立两旁,刻有图案的木牌门梁高悬。路上行人节比鳞次,摩肩接踵。至于河岸,妇人相偎,铁盆木梆,捣衣嗙然。渔人拉杆起网,鹅鸭成群,凫水哗然。曾经的市侩街景,只留下黑白照片供后人追忆,更别说角楼听鼓,外郭斜阳。若碧空千里,则麦田垂穗,麻雀群飞;古柏石坊,山影湛然。若霏雨绵绵,则屋檐雨落,翠叶嫩枝;青衣纸伞,小巷石板。况且邻人亲如一家,视子如己出,日不闭户,夜无犬吠,除夕贴红,相聚为贺,情同一家。诸如此类风俗,更无处寻觅。
一座老城,只有后人知其过往,才称得上老,这种老,不仅是时间久,更是有所传承。
步兵画家受到各级组织奖励、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称赞。
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步兵画家创办培训班、画校,常年不断地培训青少年学员,与学生们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很好地宣传了泰山文化、泰安历史,成绩斐然,受到各级组织奖励,赢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称赞。实地采访了步兵画家,他的心声与行动、成效,令人感动,祝愿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新时代留下泰山、泰安乡愁的圆梦路上阔步前进!(韩庆全 李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