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迎人黑白油画《小院咖啡》
彭 俐
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可以用三种饮品划分年代,19世纪的标记是一碗豆浆,20世纪是一瓶牛奶,21世纪是一杯咖啡。
如今,胡同四合院开办的酒吧、咖啡馆不在少数(一些老板还是老外,顾客亦有外国游客和留学生),其数量比起传统的茶园只多不少。画家田迎人具有敏锐的艺术嗅觉,她抓住古都北京社会生活变迁所催生的这一细微的变化,为我们勾勒出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胡同风情,一幅亲切温情的黑白油画《小院咖啡》,浓香扑鼻,饶有味道。
你告诉我——你喝什么样的饮料,我就知道,你的有什么样的胃和什么样的思维。
倘若你习惯喝豆汁或豆浆之类植物饮品,说明你的生活简朴或拮据,你更喜欢缓慢踱步和慢节奏生活,由于身体的热量不够,能量必然受到限制,你不太适合剧烈的竞技体育运动,比如拳击、撑杆跳和踢足球。如果你家门口的墙壁上,钉了一个小木箱,每天有人按时投放几个牛奶瓶,那么你大概不拒绝面包、黄油和果酱,毕竟牛奶是动物生成,比之豆类植物显得生猛,而你或许更具有开放的性格,酷爱远足,喜欢跋山涉水,甚至周游世界。要是你天天喝咖啡,而且是浓浓的、不加糖的苦咖啡,想必你肚子里有些带血丝的牛羊肉垫底,你摄取的蛋白质丰富、热量充盈,自然而然,四体轻盈(如动物四蹄生风一般),整天欢蹦乱跳就是你的举止和心情……
——初看田迎人的画作《小院咖啡》时,我兴奋得如同那头误食咖啡豆的山羊(公元6世纪埃塞俄比亚牧羊人卡尔蒂发现),脑子里发热,瞬间产生这些胡思乱想。
看画中的胡同咖啡馆,比在咖啡馆喝咖啡更让人感到刺激、兴奋。当自己冷静下来,更觉得画家对“咖啡馆”的物像和意像的选取实在高明,是以往“京味”题材画所未见。
世界上第一所咖啡馆,于1645年诞生在意大利之威尼斯,这一点儿不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号称“水之都”、“桥之城”的
威尼斯从13世纪起,就是连接欧、亚、非三大陆的商业重镇,反倒是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第一次在田画家的油画中,得识北京胡同四合院咖啡馆——这一景观时,那种古老华夏数千年文明渐次融入现代寰宇的滋味,通过小院一杯飘香的咖啡而令我们的心情激动,感慨良多 ……
咖啡香飘,不问出处。无论是“咖啡原产地”埃塞俄比亚的醉人、提神的浆果,还是素有“咖啡王国”之称的南美巴西的迷魂豆,抑或是誉为“咖啡极品”的中美洲牙买加蓝山、号称“品质第一”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产物……作为优雅、高贵、时尚的饮品,咖啡所带给我们的,都是浸透着文化与艺术气息的温馨与陶醉……尤其在田画家所细致描绘的胡同中不算宽敞的空间里,那闻不见的一盏盏咖啡的香味,弥漫于画面深灰与暗蓝交织的颜色里,馥郁袭人;而那艺术的咖啡因的作用一点儿也不逊于植物的咖啡因,它散发着特有的“力量与热情(咖啡一词,在希腊语中的含义),让我们在轻啜一口又一口地细细品味中,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岁月与往事的坚果被烹煮成为一丝丝苦涩的惆怅与值得回味的醇香……
值得说明的是,《小院咖啡》中小院的门牌号是“23”。这其中的寓意清晰,作为数字的“23”,是最为神秘而富于人性的数字,它是人类生命染色体的数字——“23对”。胡同四合院虽小,却怀有人类大爱——生命之爱。
的确,只因生命中有一份咖啡的浓香,我们的喜悦和欢快凝聚在舌尖和心尖上……
而画家田迎人,为我们做了最为贴切的童年式的表达,她在画面中“小院咖啡馆”门前的水泥地上,用白粉笔写下了稚气未消的两个字——“欢迎”,表达了真挚的“迎人”之意。虽然“欢迎”两字,字迹有些模糊,笔画不整,但是,正因为这样的模糊和不整,才更加让我们体味一颗童心的简单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