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县发现的吐蕃晚期摩崖石刻造像
据新华社消息,专家日前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对一处历史遗迹进行了详细的考察鉴定,初步判定其为吐蕃晚期(9世纪左右)的摩崖石刻。据悉,这是当地首次发现吐蕃时期的遗迹,或佐证“唐蕃古道”路网化的学界观点。
该遗址位于白玉县登龙乡邦邦村,造型独特,当地民间相传为文成公主入藏时留下的遗迹。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告诉记者,邦邦石刻造像与昌都、玉树、石渠发现的吐蕃石刻造像非常接近,由一佛四菩萨五尊造像构成。造像虽残损,仍能看出头部有圆桶形缠发,戴三叶冠,着菩萨装,全跏趺或游戏坐姿坐于莲花座上,为较典型的吐蕃时期造像。
罗文华表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蕃古道”是连接唐王朝、吐蕃政权和今天的尼泊尔、印度的重要通道,但并非传统所想象的是一条单一干道。现在学界倾向于认为,它实际上是一个沟通唐蕃的干支相连的路网。“我们根据此次发现的历史遗迹,推测古代应该有一条‘唐蕃古道’支线经过白玉县。”罗文华说。
在邦邦石刻造像中,上排右侧出现较为罕见的背坐造像,长发,三缕披肩下,头束发箍,红袈裟,有说其为宁玛派祖师像,也有说是表达文成公主离开故土回望家乡之意,所以将造像背坐。罗文华推测,这座造像曾经应该是五尊正面造像之一,由于此造像风化严重,所以后人进行了二次加工创作。
“‘唐蕃古道’是否经过白玉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本次发现对于我们重新思考吐蕃时期摩崖石刻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罗文华说。(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