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活动“云参与”,直播、短视频产品异军突起,追求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相融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直播平台中邀请作家与读者“云读书”,沐浴人文之光、共度战“疫”时光。抖音推出直播厂牌——DOULive,广泛联合文艺工作者,将音乐、影视、综艺、偶像、Livehouse等内容通过“直播+点播”的方式综合呈现,让大众足不出户“云娱乐”。此外,众多文创公司自发加入战“疫”,宣传正能量,组织相关公益活动,邀请全民“云参与”。
其二,场景“云体验”,数字科技赋能文化资源多元开发。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致力打造“科技+文化”体系,结合线下实景直播、专业主播讲解、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观展体验,实现电商化营销、跨品牌合作、跨区域运营等创新模式。为大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激活了数字化虚拟文创场景中实打实的“硬需求”。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全国博物馆春节期间共上线展览2000余项;淘宝直播“云春游”上线第一天就引来1000万人次参观;国家图书馆等多家文化机构开放电子阅览资源。科技赋能文创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断突破,为众多新兴行业发展提供了启示。
其三,企业“云复工”,远程办公优势凸显,或成未来办公新形式。相比于传统制造业,文创行业以创新创意为核心,团队人员相对较少,小微企业多,工作方式调整快,在此次疫情中,率先“线上复工”。疫情中,钉钉向企业免费开放在家办公系统,2月初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已有超过1000万企业、近两亿人通过钉钉远程办公。依托这类远程办公软件,“云协作”彰显出强大活力,这不仅体现在文化娱乐及创意设计等方面,更对疫情中的实体生产及传统产业大有助益。文创产业的“云复工”为品牌带货等互联网零售,提供了平台性支持。远程办公虽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但经此一“疫”,这种生产模式或将成为更多企业的新常态。
善用先进技术打造优秀文创产品,是产业砥砺自强的通途。同时也应注意的是,再先进的科技都仅仅是跨越前路的工具,而文创的核心,仍存在于人与人、人与心之间。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