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2月8日电 (记者 陈静)当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易安居士)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用大管演奏出来,沉稳、朦胧的乐声演绎词人在花下醉酒的怅然和如花少女的掬憨态,在《2022大管独奏、重奏上海音乐会——大管欢鸣颂新城》上,东方诗词的韵律与西方古老管弦乐器音质碰撞出奇妙的效果。
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系主任、国家一级演奏员刘照陆教授是该场音乐会的领衔演奏者。8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音乐会上,西方乐器和演奏方式,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融合,展开一场跨时空,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的碰撞。
原创大管与钢琴套曲《易安居士》是一组根据李清照生平,所作宋词创作的组曲,包括12个曲目。在《2022大管独奏、重奏上海音乐会——大管欢鸣颂新城》上,音乐家们演奏了前三首。充满异国风情的西洋管乐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惜花伤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娇憨情演绎得别具风情。刘照陆说:“大管虽是古老的西方乐器,但其壮阔悲凉的底色也很适合展现讲究意境的中国诗词。”
大管又名巴松,是一种木管类乐器,在西方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木管的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悠扬而饱满,高音则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忧郁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尽管在交响乐团中,大管占比很小,但这一小众乐器却十分古老,早在巴洛克时期就坐镇整个低音声部。
刘照陆教授告诉记者,大管到19世纪才传入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得以快速发展。因为音域广、极富歌唱性,低音沉稳、高音朦胧纤细,大管是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多位音乐家的心头所爱。他们将许多创作精彩部分“留给”大管。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春之祭》的引子就是用大管来完成。这位演奏家介绍:“唯有大管的音色,才能将初春清晨森林中,雾气朦胧的氛围描摹得那么真实,当舒缓遥远的旋律慢慢铺陈,心底涌动的那种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情感喷薄而出。”据悉,《四小天鹅》开头的音符就以大管铺垫,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亦将大管推上C位。
在《2022大管独奏、重奏上海音乐会——大管欢鸣颂新城》中,既有改编的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改编自现代京剧的《打虎上山》、民间小调《对花》;又有改编自交响乐的西洋乐曲。刘照陆表示,优美的音乐跨国界,西方音乐脉络与中国旋律契合,碰撞出特别的听觉效果。
不过,目前,在中国,大管仍是小众乐器,了解、学习者不多。对此,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刘照陆坦言,在大管工艺复杂,在制造技术上,与国外几百年的积淀相比,中国的相关乐器企业在技术上仍有差距。他希望中国乐器企业能够能进一步提升制作技艺,降低成本。刘照陆认为,音乐是语言无法表达的人文思维。大管能为孩子们打开彩色世界的窗户。
指挥家陈燮阳是《2022大管独奏、重奏上海音乐会——大管欢鸣颂新城》的名誉顾问,他8日接受采访时认为,这样中西合璧的演出不仅应该到中国更多地方巡演,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更应该登上世界舞台,让西方观众更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