镲声清亮,鼓点铿锵,一段欢快的开场打击乐后,笙、管、曲笛、云锣等乐声齐响,悠扬的合奏声古朴酣畅,悦耳清心……新春伊始,传承600余年的国家级非遗——辛安庄民间音乐会,奏响古曲《喜迎登》。
今年的辛安庄,乐声格外欢畅。一曲奏罢,衔接一段锣鼓,紧接着《二虎争》《天花落》《淘金令》等一曲曲演下来,仿佛无休无止。“现在整理出古曲35首,只要演员有气力,可以一直演奏下去。”现年88岁的辛安庄民间音乐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蔡保恒说。
辛安庄位于河北省任丘市梁召镇。辛安庄民间音乐会始于明朝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音乐会演奏曲目多为古“宫廷音乐”,极富民族特点,以叙事抒情为主旋律,扣人心弦,动人情感。所用乐器主要为管子、笙、曲笛、云锣、大镲、小镲、大鼓、小鼓、铛子等,有些乐器是在创会初期保留下来的,不但能奏出动听音乐,还具有一定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
因曲意欢快,优美动听,辛安庄民间音乐会自清乾隆年间即被确定为在地方颇具影响的鄚州大庙“开光第一曲”。“音乐会不响锣,庙会不开始。”蔡保恒说。
1982年,看到音乐会古曲在传承中多有散失,在地方文化部门支持下,蔡保恒等老艺人开始系统回忆整理行将失传的古曲《关公辞曹》《孔子泣颜回》《豆叶黄》《一芙蓉》等,以传统工尺谱记录,留下35首珍贵曲谱。
“音乐会起统领作用的乐器是管子。”虽年近九旬,但蔡保恒仍为音乐会“领奏”。他手中的“管子”长约20厘米,古迹斑斑,乐音高亢清亮,带动众多乐器音韵和鸣。参加这次演奏的共有15名演员,都是辛安庄的村民。随蔡保恒练习演奏12年的李瑞江说:“音乐会演出不限人数,最多时超40人,参加人员越多,奏出来的曲子越有气势。”
古曲闹新春,奏响新时代。扎根于乡野的辛安庄民间音乐会,新春演出不断,传承不息的华美乐章阐释着乡村之变、时代之美。蔡保恒等人以古曲传新意,近年从古谱中摘取欢快热闹的片段,融入现代音韵,创作了《村貌换新颜》《欢乐新农村》等诸多时代新曲,很受大家欢迎。他指着身边众多围观群众说,音乐会办起了传习所,大至五六十岁,小至七八岁,都有人在学习、研究,“古曲新唱”也为一度遭遇传承危机的辛安庄民间音乐会,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音乐会古曲的另一个特点,是每个曲牌都包含着一个优美的历史传说或典故,不仅优美动听,还教育感化、安抚滋养着一代代人。”辛安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爱林说,加快发展的“号角”也在新农村吹响,辛安庄村内汽车配件厂、锻造厂等全线开工,按照既有规划,新一轮村庄建设也拉开序幕。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哈聪杰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