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 正文

四类广告要提防,理性消费记心上

更新时间:2022-04-18 19:04:49点击次数:40817次字号:T|T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几年来,一些销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的商家,利用小广播、小广告、宣传页、老年杂志等进行推广宣传,欺骗消费者。为此,山东省日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照市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老年朋友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当心身边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以及街头墙体上的广告,学会识别虚假违法广告,不要轻易相信宣传内容。需要购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经营场所,避免虚假广告给自己带来身心健康和财产上的损害。 提防夸...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几年来,一些销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的商家,利用小广播、小广告、宣传页、老年杂志等进行推广宣传,欺骗消费者。为此,山东省日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照市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老年朋友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当心身边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以及街头墙体上的广告,学会识别虚假违法广告,不要轻易相信宣传内容。需要购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经营场所,避免虚假广告给自己带来身心健康和财产上的损害。

提防夸大宣传用语广告

这类广告中往往使用无科学根据的夸张词语或绝对性用语,夸大商品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如药品广告宣称“治愈率100%、祖传秘方最佳最好”等,或在一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中使用常见的“永不复发”、“一次见效”“无效退款”等用语,甚至有的保健食品宣传具有预防、治疗疾病等功能等,这些均属夸大商品宣传的违法行为。

提防含糊用语广告

这类广告词句往往刻意取巧,故意使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语言文字,对消费者进行误导。譬如商家广告中有“买就送”“买多少送多少”“买一送一”等,却不明确所送商品的名称和价值,使得消费者误认为商家所送商品同自己所购商品相同。

提防混淆视听的广告

此类广告多为自己的产品戴上一个“大帽子”,譬如称其为某科研院所最新成果,或某某健康委员会推荐,或与国外某机构联合研制等,让消费者相信其真实性。

提防捏造事实的广告

这类广告往往采用捏造、虚构等手段进行不实宣传,利用老百姓对“某方面专家、某方面教授”“获得过某奖”等宣传信任的心理诱导消费者,掩盖他们非法牟利的目的。(来源:日照市场监管)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