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据咸阳宣传网-西咸网讯 2014年堪称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我市应对宏观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挑战增多、任务艰巨的一年。
一年来,我市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握轻重缓急,整合资源,聚力突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出起步早、推进快、成效实的良好态势。
明确任务 精心谋划新蓝图
当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令后,我市立即启动改革工作,精心谋划改革新蓝图。
4月2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朝着新的目标发起冲锋。
同日,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经济生态、农村、城市管理、文化、社会民生、司法体制、民主法制、党建、纪检等10个专项改革小组迅速成立。
随后,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市级部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大举措分工方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着力推进的重点任务》等文件相继制定印发。
这些文件把中央的部署要求融会贯通到我市改革发展具体实践中,明确市直单位改革任务清单、成果形式、责任部门、进度要求,落实具体改革举措408项,形成改革工作总规划、总方案和完整“路线图”。
与此同时,我市各县市区各部门也纷纷结合各自实际,以实际行动迅速推进改革工作。
整体推进 十项改革全面开花
6月23日、9月1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及时厘清主次,把控节奏,确保改革大局有序稳健推进。
改革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干起来、动起来、见实效。正如市委书记姜锋反复强调的,“在改革问题上谁见事早、下手快,谁就能赢得主动,任何迟疑拖沓、等待观望,都只会坐失良机、贻误发展。”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下设的10个专项小组召开4次领导小组会议、2次专项小组联络员会议和2次县市区委改革办主任会议,强力推动改革工作。
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专项小组按照只减不增的总要求,简政下放权力,优化审批流程,分三批完成48个市级部门审批事项精简,保留192项、取消76项、下放35项,精简率36.6%。
司法体制改革已有30多个市直部门聘请法律顾问,完善行政复议、行政仲裁的程序细则,推行征询群众对案件审判意见、信访案件公开听证等制度,市检察院开设官方微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远程视频接访。
所有制经济改革出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意见》,首批推出交通、能源开发、城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水利等领域60个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建设运营。
经济生态、城市管理、文化、党建、纪检等专项改革小组纷纷跟进,全力助推本领域改革进入“深水区”。
聚焦重点 特色鲜明出实效
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推动咸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部位用力,从而达到激发“全盘活”的效果,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此十分明确。为此,我市将有助于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改革任务和措施放在优先位置,积极探索实施。
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我市聘请专家编制形成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规划》正在讨论修改;县市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审议过半;农村产权改革、土地流转、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等政策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体系。
为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我市还出台了信息惠民工程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12345”便民热线已正式上线运行。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市创建工作位列全国第十名。
为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方便群众创业、就业,我市着力完善“先照后证”制度、放宽住所登记条件、企业年度报告等多项便利措施。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4308户,同比增长18.8%,其中企业同比增长95%。
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我市对以往出台的有关文件进行修订,还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全市累计流转土地114万亩、流转率20.8%,在省内仅次于杨凌、安康。……一项项改革成果,一个个改革新招,无不直指咸阳发展的重点与焦点。
改革的鼓点催人奋进,良好的开局砥砺前行。只要我们一个一个地啃下骨头,一步一步地迈过险滩,做到“蹄疾而步稳”,就一定能为建设“四强三领先”的西部强市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