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记者 佟阳)
这些年爷爷做了这么多
平衡板,锻炼平衡能力小楼梯,学习上下楼
特制三轮车,方便出行特制椅子,固定身体
分三次制造站立架,辅助进行身体康复训练
从学步时的站立架,到上学专用的坐椅,再到路上骑行的三轮车,盘锦17岁脑瘫少年孙浩伦的所有用具都是爷爷亲手打造。
“爷爷,我爱你。我会努力的,不会让您失望!”孙浩伦费了好大力气,才从嘴里憋出这两句话。
含糊不清的语言之后,孙浩伦在爷爷的脸上亲了一口。
出生8个月就开始康复训练
记者见到孙浩伦的第一眼,并未发现他的异常,白白净净的他坐在沙发上并不言语,乖乖地守在爷爷身边。可当他挥动起胳膊,记者发现这个大男孩的胳膊和双腿是弯的,让记者心里一阵惋惜。
1997年,孙浩伦出生了,这样的欢乐只持续了4个月。“从孩子出生的第4个月开始,我们发现了他的异常。”孙浩伦的爷爷、今年71岁的孙海金告诉记者,孩子五六个月的时候被确诊为小儿脑瘫,8个月起开始随着家人辗转北京、沈阳等城市看病。从出生的第8个月开始,康复训练就伴随着孙浩伦的成长。
从开始做康复训练起,浩伦的身边就出现了“私人定制”的康复器具、生活用品。而为他量身打造这些的,正是他的那个巧手爷爷。
“他5岁的时候,有一次对我说‘奶奶,别放弃我,我要学会走路。’听了孩子的话,我当时就哭了。”孩子的奶奶说,不管康复训练有多疼、多累,浩伦都不会耍闹,因为要走路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
站立架已经升级到第3代
“不同的年龄段,他需要的器具不同,有的太贵,有的用起来不顺手,我便想尽了办法给他做。”孙海金说,他是一个钳工,细细研究几日,他就能做出孙儿需要的器具。
浩伦小时候,孙海金制作了平衡板,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再大一点儿,爷爷为他制作了小楼梯,让他学着上下楼;三四岁时,浩伦拥有了改装的自行车、自制站立架,辅助他进行康复训练……
踏进浩伦的家,一眼便能看到墙上的一个特殊器具,这个器具与墙壁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在不同的高度上安装着安全带。
“这是我为浩伦做的站立架,安全带用来固定他的腰部、腿部,让他能够站直、站稳。”孙海金告诉记者,这是他制作的第三代站立架,之前的两个站立架因为浩伦的长高而被淘汰,站立架的功能也不断升级。
看到记者在研究站立架的用法,浩伦自告奋勇地说:“我给你们试试。”在爷爷的搀扶下,浩伦吃力地站在了站立架上。之后,奶奶用力地扶着浩伦的肩膀,爷爷为他系安全带,腰上的、腿上的,每系一个,浩伦的身子都会被绷住一下,有时会疼得发出声来。“孩子很懂事,他知道这是为他好。不管多难受,他每天都会坚持在站立架上站上几个小时。”孙海金说。
骑着爷爷做的三轮车去上学
浩伦不仅有康复器具,还拥有一辆特制的自行车。与其他孩子的单车不同,浩伦的自行车是三轮的,由一辆成人自行车、一辆儿童三轮车拼装而成。车子的踏板处,爷爷安装了固定用具,将浩伦的脚紧紧地固定其上。
“不固定在上面,他的脚就会不受控制地离开踏板。”孙海金说,“从1999年开始,我就开始为他做器具,做了拆、拆了做。这双巧手其实是被浩伦逼出来的,要让这些器具成为孙儿一双有力的双腿。”
浩伦的母亲何萍说,从上学的第一日起,家人便每天腾出一人在学校陪他。“上课的时候,他坐在爷爷给他特制的椅子上,防止他身体瘫软坐不稳。”何萍说,只要孩子一下课,等候在教室外的家人就会带他去上厕所或是活动一下。
浩伦告诉记者,夏天他自己骑着三轮自行车去上学,冬天爷爷骑三轮车载着他。
“虽然他不参加考试,但是他的成绩不错,算得上中等。”孩子爷爷说,孩子如今初中毕业,在家自学电脑,真心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项生存的本领,“我们陪不了他一辈子,今后还得靠他自己。”
(来源: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