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城镇化是生产与消费活动向以城镇为中心的空间集聚发展过程,城镇化程度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也面临着发展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经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分析起来,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城镇体系过于严重的层级结构相关,而层级体系结构又由于服务业发展滞后而强化。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促使城镇体系从层级向网络体系转变,是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
我国城镇体系具有很强的层级特征,具体表现为一个区域城市体系中,高一级城市一般与低一级城市存在行政关系;不同层级城市之间人均收入及公共服务水平存在极大差异;不同层级城市之间是单向关系,即低一级城市在功能上依附于上级城市;同一层级城市之间经济活动具有同质性,导致过度竞争。这种层级体系使区域中心城市拥有强大的经济集聚效应,但也弱化了小城市和乡镇经济发展能力,城镇协调发展难以实现,加剧了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区域不平衡、收入不平等。要改变这一状况,使各级城市之间建立良好互动经济关联,就要推动城镇体系向网络结构演变。
网络结构的城镇体系能有效优化城市关系。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服务经济的形成、社会分工深化、生产环节不断分散,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在更广范围寻求资源配置,城市网络体系才得以发展起来。这是一种城市间在生产与功能上的协同、互补的网络关系,各节点城市联系起来,形成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关联和规模经济效应,即便是下级小城镇也可从网络生产体系中共享收益。而这种协同与互补效应能否得以发挥,服务业发展是关键。
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生产性、网络性和城市集聚性特点,能加快生产过程分散,企业生产因此能突破空间约束,在更大范围内安排生产、配置资源、提高效率。这种新生产模式的实现就在于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要素流动的网络结构基础。城市网络体系中强调网络一体化的协同性和专业化分工的互补性,需要现代交通、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展,没有这些行业,城市网络难以建立。城市空间专业化分工需要研发、设计、咨询、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业的发展。所以城市网络与现代服务业具有天然紧密的关系。
专业服务、现代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在城市中集聚发展,它们需要城市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在一个公共服务水平低的城市中这些专业服务是难以发展的。同时因为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其从业者对居住环境有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相应城市要能提供高水平的消费性服务。在城市体系中,如果各城市消费性服务和公共服务差距大,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区域分布将难以网络化布局,从而会出现经济活动向核心城市的过分集聚,城市体系层级结构就会强化。所以城市网络化有赖于服务业发展。
由于城市体系层级结构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目前追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受到极大影响。层级结构约束了中小城镇的发展,中小城镇落后的服务业又加强了层级结构。以服务业来优化城镇体系是解开这一相互约束的关键。
优化我国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通过政府发展公共服务业,促进城市互补、协同网络所需要的基础平台完善。我国公共服务水平在区域之间、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可以考虑先从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一致化入手,然后再追求国家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的一致。在具体公共服务的提供上,要注意教育服务、社会保障、政策环境和人居环境水平的区域内平等。这些基本公共服务是各级城市、乡镇之间协同发展的保证。没有大致相同的公共服务,劳动者的生活成本也会有巨大差别,企业的隐性生产成本在区位上会有极大差异,产业分工在空间上难以向低水平公共服务的城镇延伸。
其次,放宽对消费性服务业的各种约束,加大中小城镇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商贸、餐饮、配送等消费性行业在小城镇发展远落后于大中城市。一方面是小城镇有限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落后于大中城市,居民消费能力落后于大中城市居民。加之我国交通物流成本还比较高,这些都制约了中小城镇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所以,如何降低我国交通物流成本、同时提高中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显得十分迫切。这需要想办法降低物流成本,比如降低各种交通通行费用,取消各城市的市场门槛性政策等。依托“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发展中小城镇的相关产业,提高小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
最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城市网络结构建设的关键所在。生产性服务业一般先集聚在发达的大城市发展。随着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产业会逐步通过产业链延伸、生产分散化等过程在空间上迁移,从而使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均衡分布。现代制造业具有促进现代物流、金融、研发、会计、法律等行业发展的动力作用。只有结合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才能有发展的基础。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部门,这既要政府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也需要企业在其特殊的人力资本上加大投入。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