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观察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民生观察 > 正文

中国农村春节集市里的“变”与“不变”

更新时间:2014-02-05 19:56:57点击次数:1056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在腊月里“猫冬”的中国东北农民眼里,赶集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他们带着一年辛苦得来的收入早早赶往定期召开的集市,选购必备的年货用来迎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约定俗成的日期、临时开辟的场地、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货品……这些都是集市的“标准配置”。随着中国农民生活条件改善,赶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位于吉林省农安县的鲍家大集每逢农历初一、初四、初七开市,辐射周边近百公里,自清朝道光年间开始已延续近200多年,经贸繁荣,远近闻名。

    集市在镇里主要街道上蔓延近一公里。在东北地区动辄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或买或卖的人们穿着厚实,吆喝声、讨价声、嬉笑声汇集,颇为有趣。

   “冻货”是集市上最受欢迎的吃食。摊主王慧今年8月份从河北保定买回4万公斤鲜柿子,租了一块场地冻成深受人们喜爱的“冻柿子”。

    除了冻柿子,冻梨也很受欢迎。摊主王明今年已经卖了近2万公斤,“纯正辽宁绥中白梨冻出来的,特别甜!”

    “现在冻水果销量降了很多。”王慧说,“以前都是成箱卖,现在冬天鲜水果多了,农民也能买得起,我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除了食品,在中国农村集市上服装鞋帽的摊位也很多,但销量和以往相比差很多。

     鲍家村民刘树香的“卖鞋生涯”长达30多年,她的感受是一年比一年差,“农民现在讲究美了,买鞋都上城里,看不上我的便宜货啦。”

     在离长春市不远的兴隆山镇,大集也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选购,这里的“笨货”远近闻名。

     东北地区方言中,食品前面的“笨”字代表着农家饲养、有机无添加,这类食品售价稍高,但更受青睐。

     村民卞青云拎着自家养的红宝鸡在集市上售卖,“笨鸡都是自己找食物吃,不喂饲料也没有激素。”不少城里人专程驱车赶到集市,就是为了买笨鸡。

     赶集的市民越来越多,农民越来越少。“以前啥也吃不上,赶个集多买点货。现在住楼房了,楼下就是超市,方便!”年近60的村民韩有国说,“今天来看看就是图个过年的热闹。”

     集市外的空地上,一排小轿车停放整齐,以五六万元的中国国产车居多。“有车还是方便。”农民李有国说,“年货往后备箱一放就拉走了。” 在不少赶集的农民看来,现在的大集远没以前火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俗学家曹保明认为,如今集市的文化氛围要远远高于商贸氛围。

    “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商贸需求很容易得到有效满足。”曹保明说,“过年赶集仍然是中国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但已经很少有人指着赶集来备齐所有年货了。”(记者 段续 刘硕 高楠)

  来源:新华网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