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北京3月3日新媒体专电铁腕正风,重拳惩腐,在2013年留下鲜明印记。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反腐倡廉”在多个门户网站“两会热点调查”中高居前列。随着反腐进入“治本攻坚”深水区,该如何擦亮反腐利器?怎样织密制度铁笼?2014年全国两会新华社首推的“微信访谈”,邀请部分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就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公权、公产、公信等领域出现的“新三公”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华网 3月3日)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公务员,首先是姓公,所谓“新三公”即公权、公产、公信是属于国家和人民所拥有,而不是为己之用。随着中央反腐倡廉运动开展,“打老虎、拍苍蝇”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随着中央巡视组晒出的“问题清单”,在10个巡视点中,商务部、广东、湖南、吉林、云南、山西、安徽、三峡集团8个巡视点查出腐败问题,其中6个巡视点查出工程项目腐败、5个巡视点被查出土地腐败、3个巡视点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存在“以权谋私”,足以说明“新三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让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人民的权利从笼子放出来,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个别官员利用手中掌握着的权力,抱着侥幸心理,大肆进行权钱交易,不仅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失,更是侵害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究其原因,一是公权的运行还不够规范,权力清单相对隐蔽;二是公共资金的使用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公款使用、报销不够透明化;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缺乏公信力。
反腐倡廉行动仍在继续,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扎根基层,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随着国家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新三公”引起的负面效应必将得到遏制。只有真正做到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才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唯一出路,只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其内化为精神需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祖国必定繁荣富强,社会必定和谐稳定,人民必定幸福安康。
作者:四川绵阳市 毛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