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照亮脱贫路
更新时间:2020-04-09 09:30:06点击次数:68889次字号:T|T
六安自古多豪杰、开国将军逾百人。安徽六安,与江西吉安、湖北红安、陕西延安、江苏淮安、四川广安齐名,都是举世闻名的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走出了红25军、28军和红四方面军等10多支主力红军队伍,培育了洪学智、皮定均等10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六安共有3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六安,红色历史灿烂辉煌,红色资源积淀深厚,红色基因丰富多彩。
2000年,撤地建市之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将“如何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如何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这些至关重要的课题摆上议事日程。20年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快速推进......特别是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六安调研指导工作后,各级各部门更是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领导、硬化措施,加大投入、很抓落实,重点越来越突出、措施越来越有力、成效越来越显著。
深入挖掘、认真研究,精心打造各类红色文化产品,着力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方考察论证,概括凝炼红色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指导下,市委相关部门和金寨等地集中人员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概括总结出“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表述语。广泛开展大别山精神学习宣传、继承弘扬系列活动,切实增强全市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驻村帮扶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增强广大贫困户脱贫摘帽、致富小康的信心与决心。坚持用大别山精神照亮脱贫攻坚之路,用大别山精神筑牢致富小康的思想基础,用大别山精神引领六安人民坚定不移地啃硬骨头、坚持不懈地打攻坚战,从而保证全市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
立足老区优势,加快开发红色资源。以“两源两地”理论为指导,以皖西革命史、军队发展史为重点,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共人民解放军诞生、新中国成立、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全面加强党史、军史编研工作。近几年,先后编纂了《六安党史(二卷)》《红色六安概览》《刘邓大军在皖西》《军旗猎猎》《热血忠魂》等几十种党史基本著作,出版了《红六安》《长征中的六安人》《红色精神代代传》《话说红色金寨》《将军县的初心故事》《霍邱剿匪纪实》《霍山革命故事》《将魂育后生》《红军医官徐选和》等100多种红色普及读物,打造了红色传承的平台、架起了红色传承的桥梁。
灵活方式方法,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瞻仰党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党史图片展、聆听党史报告会、精读党史书籍。成立党史教育宣讲团,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助脱贫、创文明”主题宣讲活动,用党史、军史、革命史、发展史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用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启迪人、激励人、熏陶人、警示人 。创作了庐剧大戏《又见桂花开》、情景话剧《永远的金钢台》、舞蹈《送郎当红军》、歌曲《守望大别山》,拍摄了《铁流千里》《大别山精神礼赞》《金刚台上妇女排》等一批影视新作,成功上演了《大别山之恋》、全国热播了《上将洪学智》等一批鸿篇巨著,起到了“外树形象、内鼓干劲”的积极作用。
全市宣传、党史、文化、教育、共青团、妇联会、关工委、老龄委等各个部门、各个系统既各自为战、又相互联合,既分层活动、又上下联手,充分运用报告会、宣讲团、广播电视、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书画展览等各种有效的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送红色基因“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景区景点、进旅游宾馆”活动,把红色基因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千家万户、送进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坎上。金寨县仅2019年就组织党史、党校、文化、教育等相关部的门专业人员去省到市、下乡进村开展“八进”活动100余场(次),直接听众达到30000余人(次),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全市各地认真组织实施红色文化十大工程,推动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信仰牢牢记、红色基因代代传。
强化宣传、发挥功能,用足用活红色资源,努力为全市脱贫摘帽、致富小康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动力源泉。
用靓丽的红色品牌争取倾斜支持。大张旗鼓地、浓墨重彩地宣传“两源两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淠史杭精神”等一系列红色文化品牌,全力推介“青山绿水红土地、皖西皋城金六安”,赢得了中央和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六安以其丰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争取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多个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到位了一大批扶持资金、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仅2019年,全市就争取国家和省级革命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近1.3亿元。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完成了135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惠及8.4万户、29.3万人。
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客商、促进招商引资和引才引智工作。近几年,全市各地不仅引进了恒大新能源汽车六安基地、欧菲光安徽精卓、嘉悦新能源、流速飞机等众多的外商投资项目,而且从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及省直部门、沿海发达地区引来了相当数量的各类领导型、科技型、专业型人才。各种优惠倾斜政策、扶持项目、外来投资和专业人才的大量涌入,使得全省首个氢能产业园、首座加氢站相继在六安建成,我国氢能源自主技术产业化首台套电堆在六安下线,合肥至武汉高铁、六安至安庆铁路、合新六城际铁路、金寨支线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得到快速推进,老区的经济被激活、六安的发展在加速!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788元、13244元,比2016年的24728元、9960元分别增长28.5%和32.9% ,比2000年的4304元和2212元分别增长5.38倍和4.24倍。
用统筹的理念促进融合发展。把党史研究、红色文化研究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市道路建设、集镇城镇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群众文化融合起来;把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全域旅游揉和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使其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容、新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中坚力量,有力地开创了融合发展、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种浓烈的氛围和良好的局面中,全市上下坚持不懈地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让广大农民群众学会“打红色牌、唱红色戏、发红色财”,引导贫困户、贫困村由此走上脱贫摘帽、致富小康的康庄大道!到2019年底,全市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600万六安人民将与全国人民一道顺利迈入小康社会。(胡遵远 )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
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