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以“开放融合 绿色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重量级金融机构及地区参展,全方位展示大国金融风采。其中城市副中心将全面展示“两区”建设以来,金融发展蹄疾步稳,加快打造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重要承载地的良好态势。
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展厅
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展厅
千年大计,肇始城市之兴;十年跃迁,磅礴蜕变之城。
2012年6月,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将通州打造为“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2016年5月,正式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之城由此来奏响建设序章。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运河商务区:复兴漕运黄金水岸
天安门向东30公里,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见证了北京辉煌的建都史。如今,作为北京新“两翼”中重要一翼的城市副中心,也在这条大运河畔快速生长。背倚北运河、遥望千年燃灯塔……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规划面积20.38平方公里的运河商务区,已初露峥嵘、加速崛起。
数年争分夺秒、只争朝夕。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滨水风貌,历史、融汇古今的漕运文化,绿色金融、财富管理引领的产业样板,孕育着中国特色大国首都运河商务区。如今,运河商务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众多高端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五年来已建设完成553万平方米建筑体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以“总部+金融”产业定位,稳步推进“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和“北京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建设。2019-2021年,总部经济税收占比由6%增至41.17%,金融业税收占比由13%增至33.27%。截至目前已有1.7万余家企业入驻。产业结构从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总部经济和金融业为主,现代金融业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企业开展路演活动
开放之城: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自北京的“两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通州区成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唯一先导区和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继被国务院赋予“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两大定位。金融业发展迎来空前政策机遇,一批全国、全市首创项目及创新案例集中落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金融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绿色金融国际中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稳步推进。
城市副中心将立足金融功能定位,用足用好国家有关支持发展政策,创新一批有突破、能落地、出实效的政策制度成果。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国家层面为副中心发展制定了最高级别的综合政策。同年,通州区政府与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金融业发展措施》,对金融企业落户给予力度空前的入驻奖励和展业支持。今年2月,在全国首创发布《通州区支持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措施(试行)》《通州区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集聚发展措施(试行)》政策组合,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今年5月,市金融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意见》,系统支持副中心打造全球财富管理新高地。副中心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金融业活力加速迸发。
参观观众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政策
财富之城:集聚金融高端要素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加快承接核心区金融改革开放溢出和京津冀金融增量资源,金融发展保持着生机勃发的良好势头。前6月,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8%,上拉GDP增速0.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金融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达13%,连续五个月稳定上升并创新高,保持着主体行业中增速的领先地位。全区已注册金融企业超350家,各类金融资产交易、管理金额突破2万亿元。
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全市首家市属银行理财子公司华夏理财、首家国有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农银金科,以及副中心首家公募基金公司、首家融资担保公司、首家商业保理公司等一批优质业态纷纷落地,邮储银行北京分行购置办公楼正式交付。同时,绿色金融市场持续扩充,三峡新能源、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美绿色基金、北创绿色低碳科技基金、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公司、国能普洛斯等绿色产业主体顺利入驻。高精尖要素加速集聚,金融产业升级“破局成势”。
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展财富管理企业展示
绿色之城:打造低碳协同“桥头堡”
聚焦水城融合,副中心持续擦亮“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生态金名片。围绕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建成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副中心PM2.5累计浓度较五年前改善了55%,断面水质总体改善3至4个水质类别,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全部达标。全面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深刻转型,在绿色建筑、绿色金融等领域继续开展先行先试,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区。绿色低碳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发展基调,环境美好、生活宜居且出行便捷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伴随着绿色发展的主旋律,绿色金融群星荟萃于大运河畔。通州区获批国家生态环境部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落地北京首支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发放全市首笔CCER质押贷款。北京绿交所与联想集团达成绿色低碳战略合作,绿金院与建行伦敦分行签署中英绿色低碳技术投融资合作备忘录。全区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40亿元,绿交所累计实现各类环境权益交易量超9300万吨,副中心绿色金融发展已在全市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一份份有影响力的行业研究报告、一场场汇聚全球大咖的盛会,让副中心这颗绿色金融明珠大放异彩,散发着“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
市民了解绿色金融企业情况
创新之城:释放更多应用场景和模式
除财富管理与绿色金融,在“两区”建设的其他领域,金融创新活动不断加强。全国首单银登中心绿色信贷财产权信托投资业务、北京自贸试验区首批境外机构境内账户即期结汇业务、北京市场首单供应链票据贴现款项发放等创新业务实现落地。北京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支持大型银行机构设立数字人民币运营实体,全区数币钱包累计开通超40万个,数币交易总额近2000万元。融和云链研发的“基于区块链的国家电投统一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入选北京市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农银金科自主研发推广“兴农商城”系统,数字金融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金融科创成果加速转化。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绿色金融国际论坛、ESG资管峰会等一批重大金融交流活动常态化举办,副中心金融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不断提升。
资金跨境流动、人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是推进‘两区’建设的关键要素。城市副中心稳步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截至2021年底,区内银行机构开设离岸账户(OSA账户)、境外非居民账户(NRA账户)47个。在人才要素方面,副中心推动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两证联办”,助力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申请永久居留证,围绕出入境便利、创新创业支持、良好环境营造三个方面,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人才发展环境。
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企业开展路演活动
品质之城:匠心扮靓城市颜值
随着第一批市级行政机关实现搬迁入驻,副中心城市框架徐徐拉开,通州堰、副中心枢纽、六环入地、三大建筑等重大工程稳稳托起了副中心“四梁八柱”。各类优质资源加速集聚,以三峡集团为代表的央企总部,以安贞医院、人民大学为代表的医院、学校先后入驻,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和人才培养基地已开工,推动中心城区功能优化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副中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商业化潜力日益剧增,“京韵风范地”“艺文复兴地”“活力空间站”“生活探索汇”“都市潮乐汇”五大主题商业板块分批推进。爱琴海购物公园开业一年来,总客流量达到524万人次,实现销售额4.7亿元。远洋乐堤港商业综合体预计将于11月开业,不仅有46家“首店”汇聚于此,还将点亮城市副中心夜经济,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文体娱乐业增势强劲,台湖演艺小镇依托国家大剧院演艺资源,形成活跃夜间文化演出的休闲消费市场;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将以小堡南街为核心,打造“艺术商业示范街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内,北京国际设计周、首个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先后落户,时尚消费新地标正在崛起。
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展厅
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将有超八千亿元规模的项目投资,涵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治理、乡村振兴、产业提升等各个领域,为各类金融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我们将围绕金融功能定位,以财富管理为载体、以金融科技为驱动、以绿色金融为方向,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金融CBD”,形成层级更高、能级更强、量级更广的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金融发展新格局,全面塑造“千年之城”的“金名片”,奏好副中心建设发展的“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