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蔡万军 简华)时下,各级干部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号召,纷纷走村入户,解难化忧,立时兴起一股“基层热”。
干部“走基层”,有利于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有利于改进党风、转变作风,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然而,以什么态度走基层,哪些干部走基层,走哪些基层,走多长时间基层,到基层干什么?这些问题必须思考在前、谋划在先、有效解决。否则,基层“不欢迎”,群众“不感冒”。
干部“走基层”,必须坚决反“四风”。那种前呼后拥、迎来送往、说官话套话、讲大话空话的“官僚主义”走基层,那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应付了事、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主义”走基层,那种只到“窗口”不进“角落”、只会“土豪”不结“穷亲”、长枪短炮、文过饰非的“功利主义”走基层,那种吃喝玩乐、游山玩水、推杯换盏的“享乐主义”走基层,除了让基层干部“头疼”,就是令人民群众“反感”,少走为宜,不走也罢!
干部“走基层”,时刻要有真感情。事实证明,干部对群众有多真,群众对干部就有多诚;干部与群众有多近,群众和干部就有多亲。如果为了“走基层”而“走基层”,不接地气,打“马虎眼”,放“空炮”,群众一看便知,嘴上不说,心知肚明。只要干部放下“架子”,脱下“官衣”,去除“官腔”,捧着真心,带着真情,无论办的事大事小,不管解的忧多忧少,基层都会鼓掌欢迎,群众自然感恩不尽。
干部“走基层”,关键在落实。省委方向很明确,“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条条有血有肉,字字饱含真情;市委要求更具体,干部走亲连心、信访积案化解、民生改善攻坚、党员志愿服务、组织结对共建、作风效能整建,围绕民生走基层,“六大行动”一齐抓。期盼各级各部门统筹兼顾,结合工作,因地制宜,真正让干部“走下去”,把群众声音“听进去”,把好事实事“办出来”,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气象、新面貌、新作风。
干部“走基层”,一时容易,贵在有恒。但愿建立长效机制,覆盖各行各业,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切莫兴师动众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