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曹雨涵)能源系统的“二次反腐”正在进入高潮。继在家中被搜出一亿现金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接受调查之后,曾任能源局电力司司长,2012年起担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的许永盛也被带走(据《21世纪经济报道》)。加上与魏鹏远同时落马的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郝卫平,以及几乎在去年5月接受组织调查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至少四名来自发改委能源局的高级官员都已经落马。(5月18日 搜狐网)
魏、郝、许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煤电能源系统的高官,加上之前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一年时间能源局四名高官相继落马,如此密集的腐败曝光,一方面体现中央反腐力度持续只增不减,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煤电领域腐败滋生不断。
如此多的官员深陷“煤电腐败窝案”,根由究竟在哪?不禁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在推行中出现了“走样”。2013年起,国家发改委及其下属的能源局已经开始下放部分审批权,国务院也发布了新版《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取消和下放了部分核准事项,随后发改委又专门下发《关于改进规范投资项目核准行为加强协同监管的通知》,要求各级发改委、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金融机构等简化审核内容、优化流程、缩短时限、提高效率。尽管如此,腐败案还是接二连三的出现,且金额巨大,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审批权的下放和削减工作,执行不到位。例如,执行部门将单项大审批划分为多项小审批、将次要审批砍掉重要审批依然保留、或者将原有的审批名称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使得几经削减的行政审批制度依旧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变本加厉,更强地干扰了市场秩序;二是现行审批机制不适应市场资源配置。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各地重大项目的上马,在遵照市场需求本身立项和尊重本地居民意见方面还有待改进,普遍存在过于重视统一规划,而忽略了市场与社会的角色,从而形成一个封闭性的决策过程的现象。
既然知道症结所在,只要“对症下药”,彻底瓦解“煤电腐败窝”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改革“不走样”。具体做法:一是要从源头上规范权力的行使,依法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有效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二是强化监督机制,不仅要从行政审批全过程上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而且要加强对改革过程的检查和监督。特别要对审批制度本身强化监督,才能对不规范的行政审批行为起到震慑和约束作用;三是重大事项遵循民主和科学决策,以民意为首要原则,避免权力失衡。如此一来,笔者相信,“煤电腐败窝”也将备受打击,只要权力被关进“笼子”,腐败滋生也就没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