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法律是冰冷的,但法官要有温度。” 从事审判事业20年来,四川省岳池县法院民一庭法官唐亚东没有办过什么引人注目的大案要案,他接触的大多是群众的婚姻家庭、推诿扯皮的琐事。然而在他看来,这些琐事虽小,却和群众权益紧密相连,是构筑社会和谐的一块块基石,只有根基稳了,社会才会稳定。
正是因为怀着一颗对群众的热心,一份对审判事业的诚意,唐亚东真正让当事群众从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工作以来,他先后5年被岳池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全市大调解先进个人,所主持的庭审分别被市中院和省高院评为2014年法院优秀庭审。
“没有暖不化的人心,只有不用心的调解”
在唐亚东心中,司法为民是他永远牢记的宗旨,案件无论大小、易难,他总是倾尽心力,带着真情实感去审理化解,而且锲而不舍,用唐亚东自己的话说:“没有暖不化的人心,只有不用心的调解。”
年近80的冉婆婆育有二子一女,三人均已成家立业。丈夫去世后,冉婆婆独自居住做工赚钱养活自己。2011年,冉婆婆因体弱多病无法继续打工赚钱,便由二子轮流赡养。二儿子媳妇以家较窄、住房不够为由,腾出猪圈让冉婆婆居住,冉婆婆忍受不了,便到了长子家中居住,次子未再履行赡养义务。
2014年4月20日,冉婆婆中风瘫痪于家中,日常生活起居需要护理照顾,几个子女就赡养问题起了争执。无奈之下,冉婆婆将三个子女起诉于岳池法院,要求三个子女依法履行赡养义务。
承办此案后,唐亚东认为,案情虽然简单,但简单地一判了之,并不能彻底解决冉婆婆老有所养的问题,必须做通几个儿女思想工作。“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不履行义务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唐亚东先是晓之以理,再是动之以情:“每个人都会老的,当你老了的时候,子女也这样对你,你该怎么办?”经过入情入理的调解,几个子女慢慢地低下了头,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谈及调解的经验,唐亚东告诉笔者,很多时候群众在乎的并不是事大事小,而是在道理对不对,这口气顺不顺。因此,只要你站里直,判得公,把道理讲清讲明讲透,当事人就毫无怨言,输赢服气!
“案结仅仅是逗号,事了才是划上句号”
法庭内,一锤定音。法庭外,工作远未结束。凭借多年的审判经验,唐亚东明白,从审判程序来讲,案结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但是从对案件负责,对老百姓的感情上来说,案结仅仅是个逗号,还要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让案件真正做到事了。
在杨某与张某离婚纠纷中,双方为共同财产争执不下,法院依法作出了判决,杨某与张某虽未上诉,但他们之间的矛盾没有化解,双方都不服气。唐亚东主动回访,释疑判决。通过细心的解释、耐心的调解,双方在判决后达成协议,自愿履行了判决。
在审理胡某与陈某离婚纠纷一案时,由于陈某下落不明,法院缺席判决二人离婚。不久之后,陈某突然现身,到法院提出子女抚育、生活困难帮助的诉求。经唐亚东等主持调解,促成双方就离婚后所有问题达成协议,陈玉华得到3万元补偿,完善了孩子探视方案。
查阅案头上厚厚的卷宗,仅2013、2014两年间,唐亚东就审理270余件案件,粗略算下来,平均每3天一个案子。不但案件调解率达到70%以上,案件回访率更高达60%以上,没有一起案件发回重审或改判,充分避免了错案的发生。
“对于群众而言,一个案子可能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九龙镇村民胡某因小时候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智力较低,加上生育时落下残疾,被丈夫张某赶出家门,一直四处流浪,靠邻里接济为生,多年来有家不能回、女儿也不能相见,境况悲惨。县妇联和当地政府多次解决无果,只得求助于法院。
唐亚东承办此案后,冒着寒冬、踩着泥泞,数次深入村社,给张某及其父母做思想工作。可张某以打工为名,避而不见,其父母蛮横无理,对唐亚东一行动辄辱骂,甚至还拦警车、抢相机。多次调解无果之下,唐亚东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审理,判决胡某和张某离婚,张某给予胡某一次性经济帮助5000元,保障胡某对女儿的探视权。
得知判决结果后,一直避而不见的张某打来电话威胁唐亚东,张某的父母也多次当面辱骂他。但唐亚东不为所惧,一边做好说法释理工作,一边积极协调当地政府为胡某安排居住之所,并解决了低保,让胡某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如今,胡某终于不再流浪街头,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对于法官来讲,一个案子只是一件工作,对于群众而言,一个案子可能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因此,唐亚东把每一个申请人的事都当做自己的事看待,把每一件案子都当作大案要案来办,把申请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做到千言万语不厌烦,千辛万苦不怕累,千难万险不畏惧,千方百计促和谐。(岳池法院办公室 倪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