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榜样力量 > 正文

【二十大代表风采】赵亚夫:与土地打交道一个甲子,和农民好得像亲人

更新时间:2022-10-01 14:55:01点击次数:39610次字号:T|T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实习生 尤强

今年82岁的赵亚夫与土地打交道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个甲子。作为老科技工作者,他曾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在江苏省镇江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土地上,种植着水稻、葡萄、桃子等,土地里还藏着130多种昆虫与小动物。

“它们有的是益虫、有的是害虫,还有的无益无害。自然里,所有的物种都同样重要。”在赵亚夫看来,益虫吃害虫、害虫让益虫的数量得以保持。这样就意味着不用打农药,田里的虫害也始终能控制在防治标准以下。这是他一直倡导的有机农业。

60岁戴庄村民彭玉和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初见赵亚夫时的情景。在那之前,彭玉和四处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彭玉和有5个兄弟姐妹:“那个时候太困难,用28块钱买一件新衣,就是家里一年到头最值得纪念的大事之一。”

2002年,在外打工的彭玉和回到村里,听村里人说起,最近村里来了个“怪人”,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却没有一点“文化人的架子”,整天泡在地里。

村民口中的“怪人”就是赵亚夫。他向村民拍着胸脯保证,跟着他种地,“不打农药、不用化肥,搞高效农业,一亩地的收入翻四五倍。”

这样“赚大钱的农业”被村民们当作天方夜谭。他们都以为,赵亚夫是来卖种子的。彭玉和选择相信赵亚夫,开始试种新品种。

彭玉和“一口气”种了30余亩桃林。第二年,桃子熟了,十分香甜,当年就给他带来收入7万元。伴随着甜蜜的桃子,他的日子也变甜了。

同样将信将疑的还有村民张冬才。张冬才是句容市白兔镇解塘村的村民。一开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试种0.9亩草莓。让他没想到的是,收获时,这些草莓卖了600多元,多赚整整两倍。

张冬才种植的草莓品种源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当时还在镇江农科所工作的赵亚夫赴日本学习。在海外学习期间,他对“能让农民赚大钱”的草莓种植新技术格外着迷,回国时,专门带回20株草莓苗。

在赵亚夫的努力下,葡萄、有机桃、有机大米等种植技术日趋成熟,进而被推广到越来越多的农村。

传播“致富的种子”的同时,赵亚夫坚持着他的“三不原则”——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

“这样村民们才能相信我,他们和我亲得就像一家人。”他说。

如今,“要致富,找亚夫”不仅写在了戴庄村的路标上、村委会大楼最显眼的地方,还写进了老百姓心里,成为他们口口相传的致富“秘籍”。

2006年,江苏省第一个综合型社区农业专业合作社——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至2010年,该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示范社。

戴庄全村866户有812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003年的2800元增至2020年的3.4万元;村集体经济从欠账80万元到年收入420万元。

其实在2002年,赵亚夫就已经退休了,但他却决定“做一个志愿者”,帮助戴庄村发展高效农业,进而“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致富路径。”

如今,赵亚夫没有停下脚步。他精神矍铄,时常踱步在田间地头。2021年,赵亚夫多次改进的有机越光水稻再生稻,在戴庄村规模化种植获得成功。

这些稻田亩产提高到每季1000斤,而且每年能收两季,和原先相比提高了5倍。“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就是再生稻。”再生稻的背后倾注了赵亚夫多年的心血。

在研究引进“越光”水稻品种时,赵亚夫注意到土地上两株收割后的水稻仍在结穗:“这是否意味着水稻可以再生一茬?”

历经反复尝试,赵亚夫探索出大棚钵苗育秧技术和再生稻植栽技术——每年4月栽秧,8月收第一茬稻时,只剪稻穗不割秆,亩产700斤;之后稻秆继续生长,10月收第二茬,亩产300斤。

赵亚夫种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至今已有15年。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完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并于去年入选全国首批生态农场。江苏省政府曾三次发文要求在全省推广“戴庄经验”,将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推动绿色兴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

如今的戴庄,土地上的生物多样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高。蜻蜓、螳螂、鸟……偶尔猕猴等稀有物种也会来田里“串串门”……

耄耋老人赵亚夫把更多时间花在培养乡村振兴的人才上。2018年,“亚夫团队工作室”在戴庄揭牌成立,陆续培育出农村科技人才1200名,为句容100多个农村合作社、45万名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少年时期的赵亚夫生活在常州,就读于觅渡桥小学。该小学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的母校。高中毕业前夕,他还聆听了瞿秋白夫人杨之华讲述的烈士事迹。青年赵亚夫在日记中写道,“听杨妈妈的话,做一个和秋白同志一样的人。”

对赵亚夫青年时代影响最大的人,还有他的同龄人雷锋。在初次看完电影《雷锋》后,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主动要求到农村一线锻炼。

当时,在常州武进横岭公社杨歧大队第四生产队,他蹲点两年多,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给农民传授农业技术。

1966年2月,他回镇江市农科所参加支部党员大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从此,在他的心里,一名党员就像是一面旗帜。

2021年2月25日,赵亚夫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他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成绩写在大地上。赵亚夫说,这句话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他也将更加努力在土地上书写更多的成绩。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他说,“我没有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希望能向总书记汇报大地上的成绩。”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