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1月6日电 题:非遗绣娘赵翠林:绣花针下的“锦绣乾坤”
作者 杨杰英 司宇浩
绣花针下有“乾坤”,一根细细的绣针带着彩色的丝线,在缎面上穿梭飞旋,轻巧的技法犹如优雅的舞蹈……在赵翠林手中,一件件富有民俗气息的针绣作品出炉,带着一份乡土记忆走进寻常百姓家。
1980年出生的赵翠林,系山西晋城高平市陈区镇魏庄村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平绣活”传承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高平绣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刺绣工艺,据相关留存遗物考证,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期。高平绣活绣图表现具有色彩强烈、变形夸张、构思巧妙、布局饱满的艺术特色。
受父母影响,赵翠林从小就对刺绣格外钟情。用她的话来说,“刺绣就是一种享受。”自18岁开始,赵翠林做绣活一做就是20多年。
“刺绣虽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制作起来步骤复杂,耗时耗力。”赵翠林介绍,一件作品从开始到完工,一般都要绣几个月甚至几年。
赵翠林说,比如小孩的肚兜,虽然很小,也需要5道工序、30多种布块儿。一个人贴需要2天,再加上“缝”这一工序需3天,整个工艺流程耗时5天。
2009年,赵翠林多方筹措资金,创办了凤林刺绣厂和刺绣培训中心,为当地妇女开辟了就业和增收门路,带动村上更多年轻人学习刺绣。
经过多年努力,赵翠林的刺绣产品终于打开了销路。目前,产品远销港澳等地。
从最初供应刺绣产品的“订单式”到如今以研究为主的“创作式”,赵翠林始终坚守对刺绣的痴迷和热爱之心,以高平绣活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当地灿烂的人文历史文化。
2018年,赵翠林决定用刺绣形式将中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开化寺宋代彩绘壁画展现出来。
“它的难度比较大,绣起来非常困难,要力求其完整性,还要达到原来金碧辉煌的那种效果。我们请教了许多专家,力求颜色和原来的基本一致,线条要清晰。”赵翠林表示,采取高平绣活独有的几十种针法来表现,希望这幅作品绣完以后,可以达到代表作的高度。
开化寺宋代彩绘壁画上的佛像、渔翁、织女等各色人物及亭台楼阁等各种建筑,细节繁多。为此,赵翠林只能边研究边创作,除了请教专家、翻阅书籍文献,还时常和团队的绣娘一起讨论用色、针法等。
“我一定会坚持把刺绣这门手工艺传承下去。”赵翠林说,只要自己认定的路,一定会走下去。
为把高平绣活更好地传承下去,赵翠林还会定期前往一些中专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教授刺绣培训课程,不断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
随着赵翠林及其“凤林刺绣”品牌的逐步叫响,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到高平绣活的传承与发展中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