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备期间,朱传欣和他的同事在3个月的时间里,组织了10余场面向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的专题培训,内容包括冬奥会知识、志愿者礼仪、新闻报道、摄影摄像、国际交往、应急救护等。
朱传欣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团委书记、戏剧影视学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他作为校内协调员,日常服务750余名参与冬奥会的中国传媒大学师生。他们在志愿服务、媒体转播、赛场播报与扩声、开闭幕式演出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
“很多同学长这么大,第一次过年没回家,在学校或者场馆里过春节。除夕大家一起包饺子,初四一起看开幕式,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冬奥年’。”朱传欣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回忆道。
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传媒大学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聚力讲好冬奥会故事,展示了首都高校学生的靓丽形象。北京冬奥组委官网及30多家主流媒体对中国传媒大学师生进行了100余次报道,校园媒体累计发布报道270余篇,汇集各类新闻素材10万余字。赛事结束后,学校组建的“冰雪白杨宣讲团”录制了20期宣讲视频。那段时间,“冰雪小白杨”的故事深入人心。
在北京市·北京冬奥组委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国传媒大学1个集体、两名个人荣获北京市先进表彰,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早在2020年春季,作为指导教师之一,朱传欣就参与发起、创作了“青春记‘疫’——大学生在行动”主题云晚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一活动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电视文艺晚会创作》课程,联合海内外48所高校的184名大学生共同参与,由来自64座城市的136名师生作为工作人员,历经65天时间制作完成,是全球首部由大学生记录、大学生演出、大学生制作、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抗疫云晚会。
活动筹备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朱传欣和教师们始终关注着每一名同学的身心状况,时刻注重引导学生慎思明辨、主动作为。所有人的辛劳没有白费,这台云晚会在中央电视台等平台播出后,获得广泛关注,引发热烈反响。
作为《电视文艺晚会创作》课程团队的骨干成员,朱传欣和其他教师一起,继续让主题晚会创作的经验、模式发挥作用。在他们的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学生陆续创制了“后浪请回答·永远跟党走”大学生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晚会(2021)、“就位吧!云世代”大学生毕业季主题云晚会(2022)。
朱传欣的工作总是与文化活动息息相关。这名85后年轻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他曾在报纸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6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不少课题研究,担任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中国传媒大学站)负责人、全国青年外交联盟理事。
在学术研究上,朱传欣一直没有停步;在工作上,他始终奉行“一线原则”——扎根一线、深入一线、服务一线。校团委书记、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朱传欣坚守在这些岗位上,常年在一线带班,没有一刻放松懈怠,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青年工作和学生工作。
近年来,在他带的班级和各类学生组织中,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他本人曾获评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中国传媒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是一所既有红色传承,又有红色基因的学校。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该校师生在天安门广场喊出“祖国万岁”的真挚告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该校学子代表新时代青年,许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作为这些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朱传欣紧跟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脚步,不断思考如何将立德树人工作与服务保障重大活动有机统一,将引导青年立岗建功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让广大青年在生动实践中与祖国同频、与时代共振”。
去年春天,朱传欣和同事策划发起“光影明心 党史明志”红色电影学思践悟活动,组织多名博士研究生党员奔赴中国传媒大学定点扶贫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定期为当地中小学生及干部群众带去电影主题的党史课。
来自中传“双一流”学科的学生党员多次赴雄安新区雄县张岗乡开展文艺支教,将音乐、美术、表演、编剧、摄影等艺术类课程,带到当地中小学校园。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还在云南、四川接力开展传媒特色支教,在当地学校讲授艺术类课程、举办文艺活动、编写校歌、拍摄微电影,还为当地老年人拍摄婚纱照。
朱传欣记得有学生对他说,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后,更加明白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更加坚定了要成为“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新时代传媒人。
今年5月,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的青年师生和校友担任主创,创作了一部讲述青春奋斗故事的网络电影——《以青春之名》。这部影片通过跨时空视角和篇章式结构,讲述了一代代优秀青年,如何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迎接挑战、追光逐梦的故事,诠释了鲜活明亮、奋发有为的“中国式青春”。
作为这一项目的发起人,朱传欣表示,这些年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朋友和学生,成长的轨迹始终追随着国家发展前进的脉络。
“这就叫中国式青春,我们始终和国家站在一起,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一代又一代,我们的青春就是这么过来的。”朱传欣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