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家门口就业,真的很欣慰。”1月4日,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街道办事处同阳新村村民杨霏说。自从干了缝制排球的活,她不仅能帮助丈夫分担家庭负担,还能时不时给父母一点零花钱。
同阳新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同阳新村围绕移民群众“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持续鼓励4名劳务经纪人、32名致富带头人,带动600余人在银川市周围开展劳务输出,每人每年可实现3万余元收入。但怎么解决妇女、老人等弱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问题,一直是自治区监狱管理局驻同阳新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牵挂。
“我们会同村‘两委’,紧紧围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纯手工劳务项目多方联系,先后开展辣椒分拣、编蒜、纸盒加工等项目,动员村民100余人参与,累计增收15万余元,由于一些原因未能达成长期合作,但我们已被村民的热情感染,坚持继续寻找下一个合作项目。”自治区监狱管理局驻同阳新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姜晓珠说。
经村“两委”和工作队多方联系,去年7月,江苏省盐城市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前来同阳新村考察,并达成缝制排球项目合作意向。经过前期培训后,12名村民上岗从事缝制排球工作。村民印春芳的丈夫常年在杭州打工,她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无法外出务工,自从有了这个工作后,以每小时缝制1个排球的速度,已经累计缝制165只,收入3900元。
与此同时,为打造一个适合缝制排球项目的培训场所,村委会向贺兰山西路街道办事处申请专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打造加工基地。各部门通力合作,一个带有培训、实操、交流和存储的基地最终交付使用。该项目去年7月实施以来,村民共缝制排球1100余只,获得手工费加村委会补助总收入达到2.5万余元,参加培训的人员有50余人,目前正在参与此项目的有21人。
在家门口就业,杨霏、印春芳等村民用一针一线创造幸福生活。下一步,驻村工作队还将继续引进植发、纸盒加工等适合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小微手工坊,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记者 马 忠) 来源: 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