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我维和医疗分队赴加奥市兰德学校开展义诊活动,诊疗间隙,周娟受邀与当地女学生合影留念。刘宾/摄
“请立即穿戴防护装具,按预案做好防袭击和急救准备……”
马里加奥时间5月18日19时许,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在中国第十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所在的联马团中国二级医院营区响起,各组长的对讲机里传来了警卫值班员的紧急呼叫。
听到防卫急救演练的呼叫声,正在病房给一名阑尾炎术后维和友军输液的护士周娟,推着输液小车飞奔回护士站,穿上防弹背心、戴好蓝色头盔后,又立即返回病房,将她负责的那名患者扶上轮式担架,快速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区域。
营区警报刚刚解除,对讲机里又传来了“伤情通报”:“一辆满载不明物品的皮卡冲击超营北门发生爆炸,一名哨兵腿部被炸飞的物品砸伤,请医疗分队立即前出救护!”
听到命令,周娟迅速登上轮式装甲救护车加强前接后送组前出急救“伤员”。“爆炸”现场,一名小腿“血肉模糊”的“伤员”躺在地上呻吟不止。看到这样的场景,周娟似乎忘记了这是一场例行性防卫急救演练,她用流利的英文一边安慰“伤员”不要害怕,一边快速地消毒、清创、止血、包扎,不大工夫就处置好了“伤员”伤口。演练结束后,连“伤员”都向她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战救技术过硬。
“周娟曾3次参加维和任务,她是我们心目中的‘蓝盔天使’。”中国第十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队长许林称赞这名维和老战友说。
今年3月,联马团专门派出宣传官,拍摄制作了短视频“中国维和护士周娟的一天”。视频在联马团的官网和推特账号上发布后,周娟迅速“走红”。4月1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张军大使在安理会马里问题公开会上发言时,还提到了周娟的故事。
2013年5月,周娟所在的医院首次受命抽组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30岁的周娟毅然递交了申请。当时,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不到两年,这个年轻的国家由于饱经战乱,近150万人流离失所,37万人逃到周边国家沦为难民。医院领导和家人都建议她认真考虑一下,但周娟却坚定地说:“作为军人,有机会就应该上战场,否则人生就会留下遗憾!”
集训期间进行语言考核时,教官发现她英语口语带有口音,担心出国执行维和任务可能出现交流障碍,把她列入了备选队员名单。为纠正发音,周娟找专业老师练了1个多月,最终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她还坚持每天早起1小时,跑一个5公里,做60个俯卧撑、50个仰卧起坐。经过几个月的坚持,集训选拔考核时,周娟成了全队的“体能小达人”。
有人问周娟:“为什么这么拼?”她回答说:“大家都称我们护士为‘白衣天使’,但天使要翱翔在战场上,必须锤炼坚韧的翅膀!”
维和医疗队进驻南苏丹瓦乌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后不久,当地发生群殴,造成几十名平民受伤。但按照联合国《谅解备忘录》《出兵国指南》等规定,当地平民不属于我维和二级医院正常保障范围。
“伤情就是命令!”维和医疗队领导请示上级同意后,决定选派精干医护人员,驰援当地医院实施人道主义救治。周娟第一个报名参加,投入了这场抢救生命的战斗。
受伤的平民中有一名孕妇,她因脑部受伤陷入重度昏迷,生命体征十分微弱。许多人都认为她没救了,但周娟和队友们没有放弃,紧急为其实施脑部手术。术后第二天,这名重伤孕妇奇迹般醒了过来。她吃力地向护理她的周娟竖起了大拇指,用微弱的声音说:“感谢中国维和医疗队给了我和孩子第二次生命!”
她还接诊过一名已发烧8天的维和警察,那一次周娟正好值急诊夜班,她立即配合医生为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病人贫血、低钾、低钙、心房纤颤。随后紧急进行抗菌治疗,初步纠正了电解质紊乱。
由于病人白细胞水平急剧下降,病情进一步恶化,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立即向任务区医疗官申请紧急后送。在得到批准后,迅速启动后送程序。第二天清晨,已经忙碌了一夜的周娟,主动申请和另外一名医护人员护送患者乘直升机从南苏丹瓦乌飞往朱巴,再转飞乌干达,把患者安全顺利转交给乌干达恩德培三级医院,周娟才放下心来。
这次维和任务,周娟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各国维和官兵和当地军民的好评,并获得了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维和任务还没结束,周娟就被所在医院党委任命为呼吸消化内科护士长。
2017年5月,周娟再次主动申请参加中国第五批赴马里维和任务。西非马里相对东非南苏丹来说,环境更艰苦,任务更繁重、更危险,马里恐怖袭击频发,安全形势严峻,枪弹伤员救治频发,特别是一次批量战伤救治,让周娟至今记忆犹新。
当年11月24日凌晨,联马团尼日尔战斗营遭遇恐怖分子袭击,造成3人死亡、14人受伤,马里政府军1人死亡、1人受伤,恐怖分子3人死亡。
“一名伤员右手子弹贯通伤,右侧血胸、肋骨骨折,血压80/60,病情危重、意识模糊;一名伤员右下肢子弹贯通伤,髂骨骨折,血压110/90,意识清醒……”听着对讲机里的伤情通报,周娟十分担心伤员的安危。
当看到送来的伤员身上的枪眼不停往外冒血时,周娟吓了一跳,不过她很快就镇静下来。按照批量伤病员救治预案,熟练运用练就的过硬救护技能,立即协助吸氧、紧急实施心电监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默契配合医生对一名重伤员进行紧急手术。
手术结束已是中午,来不及喘口气,又一批伤员就送来了。周娟马上协助伤员进行超声、X射线检查,并根据“弹片遗留、骨折、失血过多、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加快”等情况,对伤员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紧急补血、补液等急救措施。
“战伤救治是对医护人员急救技能、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考验,只有平时过得硬,关键时刻才能上得去、救得下、治得好!”那次批量伤员救护任务一直持续到傍晚,滴水未进的周娟不叫苦不叫累,一直坚持到最后。事后,队友们都称赞她是“战伤救护急先锋”。
2022年下半年,医院再次奉命抽组医疗分队赴马里维和,即将“奔四”的周娟决定再次出征。这是周娟第二次来到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时隔4年重回中国二级医院,周娟发现当年亲手种的一棵小树苗,已长出了粗壮的枝干和繁茂的绿叶。
去年9月4日上午,第十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刚接管中国二级医院没多久,就接到通报,一名维和友军战士突发消化道出血,意识模糊、病情危重。接到协助空运后送接收患者准备的通知后,周娟用最快的速度准备好抢救物资,患者到达医院就立即转入ICU。抢救之初,患者意识丧失,呼吸血压均测不到。周娟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建立双通道补液及输血,抢救中多次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急救,硬是把几次出现心跳骤停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马里常年恐怖袭击不断,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之一,但这并没有阻碍周娟和维和医疗队的战友们坚持外出义诊,为当地贫困的孩子们送去食品、药品和学习用品等物资。
今年2月中旬,周娟和战友去马里加奥市兰德学校开展义诊。义诊现场,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弓着腰,表情非常痛苦。当我维和军医用英语反复询问她哪里不舒服时,女孩却一直摇头,只是指着自己的肚子。
英语流利的周娟见状,立即请学校校医帮忙沟通,才得知女孩一家只会说当地班巴拉语。通过周娟的“双向沟通”,医生详细了解了女孩的病情,并对她进行了B超检查。最终,女孩被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医生建议她尽快住院治疗,周娟还送了她一些口服药帮助缓解病痛。女孩一家离开时,向周娟和医生连连道谢。
义诊过程中,周娟和医疗队的战友发现学校里感染皮炎的孩子较多,这很可能与他们的日常卫生习惯有关。于是,他们又对该校师生进行了卫生知识科普,分发了卫生健康知识手册,并叮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那次义诊,医疗分队共接诊患者130余名。全程参与活动的校医穆桑在义诊结束后激动地对医疗分队队员们说:“十分感谢中国军医,谢谢你们细心救治每一名病人。”
维和医疗分队领导介绍说,周娟除了完成门急诊急救等院内任务,还积极参加联马团东战区组织的联合国日庆祝、妇女节文化之夜、人道主义捐赠等多项交流活动,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蓝盔的良好形象。
2月9日,习主席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员致以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习主席在回信中说,“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主席的回信让我备受鼓舞、深感自豪。”周娟说,“我和战友们一定会用实际行动高质量完成马里维和医疗保障任务,全方位展示中国军人‘蓝盔天使’的良好形象,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汪学潮 林雪峰 张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