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 庞婷)“妈妈去当英雄了,可能很长时间回不来了。”这是熊丽牺牲后的第3天,丈夫刘继为对9岁女儿解释妈妈去世时说的话。
“我是包村干部,我得去”
7月29日起,北京门头沟区连续遭遇强降雨。门头沟区王平镇全体包村干部深入辖区各村、社区开展防汛指导工作,熊丽作为色树坟村的包村干部一直在村里指导和参与防汛工作。
色树坟村村委会主任宗秀山是和熊丽一起去转移村民的干部,他回忆道,7月30日至31日,雨越下越大,村里住在铁路旁的几户村民,打电话向村委会反映家里漏雨和院里进水的情况。接到电话后,宗秀山打算喊上村委会的几个同事一起去现场转移村民,熊丽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
宗秀山说:“我们村委会一共4个人,两男两女,其中两位老大姐年龄都在60岁以上,我就提议我们两个男干部去,但熊丽说自己作为包村干部,这次过来就是协助群众转移的,她得去。”
熊丽牺牲地点(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7月31日9时许,熊丽、宗秀山等人启程前往受困村民家中,就在紧挨着门大线铁轨下方的小路上,熊丽身边的铁道路基护墙突然坍塌,此时从铁轨上流下的积水已经到达膝盖位置,熊丽被坍塌的碎石压倒,被淹没在水中。宗秀山等人用尽全力进行救援,无奈坍塌石块太重,最终熊丽没能获救,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6岁。
“妈妈去当英雄了”
时间回到7月30日19时,那是刘继为最后一次见到妻子的时间。由于暴雨即将来临,他去王平镇给妻子送一些厚衣服,见面后,刘继为叮嘱妻子一定要注意安全。“我没事,你赶紧回去吧,不用担心我,我要把工作做好。”这是熊丽生前对刘继为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她继续回到工作岗位投入到工作中。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前后不到2分钟。
熊丽生前照片(央广网发 门头沟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7月31日开始,刘继为再也没打通过熊丽的电话。8月1日12时40分左右,刘继为接到了一通来自王平镇的电话,告诉他熊丽已经因公牺牲。
“当时大脑一片空白,特别无助,只想找个人能够处理、解决问题。”
来不及有太多反应,刘继为拨通了姐姐的电话,商量着该如何告诉家中老人。
当晚20时,刘继为的姐姐、姐夫赶到北京,帮忙料理后事。
8月2日下午,熊丽牺牲的第3天,刘继为告诉女儿,“妈妈去做英雄了,可能很长时间回不来了。你要是遇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跟爸爸说。”
“那我想妈妈了怎么办?别人说我没有妈妈怎么办?”
“你不是没有妈妈了,妈妈只是不在了,她去做她的事了,去当英雄了。你还有爸爸、姑姑、爷爷、奶奶、姥姥在呢,这么多人都会陪着你。”刘继伟轻声对女儿说。
女儿听完后没有大哭,只是悄悄抹了抹眼泪。
刘继为说,时常能在女儿身上看到熊丽的影子。熊丽平时工作虽然很忙,但也没有放松过对孩子的教育。从小,熊丽就教孩子做家务,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时常叮嘱孩子在别的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帮助他们。课余时间,熊丽还时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就在熊丽殉职前几天,她还陪孩子去西单图书馆看书、画画。
“熊丽一直在用正能量培养孩子。”刘继为说。
熊丽和刘继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2岁,女儿9岁。每天工作完回家,她一般先带小儿子洗漱,再辅导大女儿写作业,结束后就很晚了,她快速洗漱后休息,第二天6时起床收拾一下又去上班。“她的一天除了睡觉,时间都是给别人的。”刘继为说,“她是伟大的母亲,也是此次行动中的英雄,为她感到光荣。我要努力把家照顾好,才对得起熊丽。”
“我想留在北京工作”
熊丽的大学班主任郑文波见到熊丽女儿时,小姑娘一直默默地流眼泪,不说话。“看着太让人心疼了!”
郑文波是在网上看新闻才得知熊丽牺牲的消息,起初,他并没有联想到这位因公牺牲的包村干部是他的学生,直到校友群有同学发了追悼2006级校友,他才猛然想到会不会是自己的学生,带着这个猜想,他向熊丽就读的学院确认——就是熊丽。
熊丽生前照片(央广网发 门头沟区委宣传部供图)
个子小小的,胆子也很小,很腼腆,有点内向,喜欢抿嘴笑,做事非常认真,总是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是郑文波对熊丽的印象。“真的很难想象她如何在瓢泼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去勘察险情,然后被墙砸倒,真的太不容易了,这个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说到这,郑文波的声音逐渐哽咽。
2010年,熊丽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毕业之前,她告诉郑文波自己想做大学生“村官”。郑文波很诧异,山区条件艰苦,一个小姑娘怎么想去当大学生“村官”。“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不怕辛苦。”熊丽对郑文波说,在北京读大学的这4年,让她深深爱上了北京,她想留在北京工作。
几年后,郑文波和熊丽短暂地聊过一次,郑文波问熊丽将来怎么打算? “我在这边干得挺好,虽然是山区,但已经习惯了,工作也做得顺手,老百姓跟我就像一家人,我想留下。”
熊丽确实像她说的那样,从2010年到2023年,她一直在王平镇扎根基层、扎根山区,从未离开。
如今,暴雨已过,色树坟村的100余名村民也安全转移,熊丽牵挂的这片土地上正在恢复往日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