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为买不买车而纠结的小王,最近突然买了辆长城H2。问其原因,说是如果再不买,等明年买的话就要多花好几千块钱。因为优惠政策到年底就结束了。
我国颁布的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就只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9月我国汽车产销量比上月和比上年同期均呈现较快增长,增速均在20%以上。显然,产销数据的较快增速与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不无关系。
政策前景不明朗造成提前消费
统计显示,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3.1万辆和256.4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26.8%和23.5%,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8%和26.1%,高于上年同期38.5和24.1个百分点。
针对9月产销量的较快增长,中汽协专家认为,原因之一为上年同期产销基数较低;其二为购置税优惠政策年底到期,政策前景不明朗,造成部分消费者提前购车。
有人算了这么一笔账,在1.6升及以下排量购置税将不再减半后,如果购9万元的车,消费者要多出约4000元税钱;如果购买11万元的车,要多出约5000元税钱;如果购买13万元的车,要多出约6000元税钱;以此类推,15万元的车,要多出约7000元税钱;20万元的车,要多出约1.2万元税钱……以3万元~15万元售价范围的车为例,根据测算,购置税减半可以为用户节省约1300元~6400元钱。
有专家分析认为,部分消费者正是因为算了这笔账,怕优惠政策结束之后没有后续的优惠,所以才有了提前购车的打算。
很显然,税收的减免带来了汽车销量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去年6到8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出现连续下滑,而从去年9月至今年9月,除了今年2月销量小幅下滑之外,其他月份均实现增长。刚刚过去的9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63.4万辆,比同期增长42.2%,高于乘用车总体增速13.3个百分点,1.6升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2.1%。由此可见,在这一政策的刺激下,中国乘用车的销量明显回升,从而带动整个车市的回暖。
据了解,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已实施一年,全国车主预计少缴税约700亿元。一份武汉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的数据统计显示,在这一年里,武汉约23万辆车减税超10亿元,每车平均少缴纳约4500元。尽管部分4S店没有将小排量车当做“王牌车型”,但依旧改变不了其热销的局面。
优惠政策的实施构建起了一个从厂商到消费者的新型产销链,而该政策是否延续又关系到车企的未来走势。
多方呼吁优惠政策能够延续
我国乘用车市场呈现出的回暖迹象,离不开这一政策的刺激。针对即将到期的优惠政策,中汽协近期呼吁,希望让这一政策延续“寿命”,并得到车企以及业内专家等多方支援。
据了解,目前中汽协正在游说发改委以及工信部将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纳入规划中,并长期执行。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近日公开表示,这不仅将提振消费,而且还有助于引导行业趋势,应该将鼓励小型汽车的发展纳入行业规划指导原则中。
叶盛基表示,中汽协正在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提请,希望能够长期实施刺激小排量车发展的政策。中汽协认为,首先,购置税优惠能够持续刺激汽车销量增长;其次,市场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更为关键的一点,政策能够促进小排量和小型车的增长,进而促进节能减排,推动车型排量的小型化。同时,2020年国产乘用车平均油耗降到5升/百公里,小型车和新能源车仍将是中国车市重点发展方向。
如果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能一直执行下去,无论是对厂商、经销商或消费者都是好消息。一位汽车经销商表示,目前该政策是否会延续尚不确定,也正是这个空档,销售商年底之前可借收减半政策优惠到期为“噱头”开展促销宣传。至于明年以后,如果政策得不到延续或用其他补偿方式,厂商和经销商的销量损失也不会太大。
也有专家认为,该优惠政策也有它的不足之外。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表示,推出购置税优惠政策,初衷是刺激消费,但缺点也相当明显,会透支消费,不利于车市长远发展。他说:“这种短期救市政策只是将消费者购车的时间转移了。比如购置税减免如果在今年底结束,则计划明年买车的消费者可能会提前买车,而今年销量的增长只是提前消耗了明年的需求。”
的确,数据显示,2010年政府推行1.6L以下车型购置税减半时,当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37%,乘用车销量增长33.17%。但是在政策结束后的2011年,汽车销量增幅仅为2.45%,增速为13年来最低水平。
张志勇同时也表示,市场需求总体而言都是一定的,根据政策的出台,销量会有一定波动。而若想真正推动整个产业向小型化转型,政府出台的政策应该具有长期性。
一家4S店销售顾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车市存在“汽车价格下行、汽车排量下行”的特点。因此,无论优惠政策是否继续,长远来看,汽车排量减小的趋势将不会改变。
也有专家推测,购置税减半政策可能延期,如果不再延期,国家也可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衔接,最有可能是推出2017年节能惠民补贴政策,降低消费门槛,继续刺激小排量节能产品销售。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