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推出“大国强链”系列报道,为供应链变革与产业安全发展凝聚各方智慧。
中新网11月30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中国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正面临‘三重威胁’,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接受中新财经专访时表示,汽车制造企业应当起到牵头作用,与零部件供应企业通过构建整体生态的方式,不断提升“双链”稳定和安全水平。
汽车“双链”稳定和安全正面临“三重威胁”
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也连续7年保持全球产销第一。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争相到中国布局。
许海东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单一市场,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比较好,全球汽车产业链布局在中国市场,意味着能够获得更低成本。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他指出,我国汽车“双链”快速发展的同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面临“三重威胁”。
首先,受全球严峻的经济形势、冷战思维、碳关税等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正面临转移风险。
其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正面临着“缺芯少魂”的问题。“关键芯片和底层软件是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的基础,如果没有完全掌控的话,而是在别人手里,谈不到所谓安全。”
此外,关键原材料供应短缺、涨价现象困扰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车企。如,近两年,电池级碳酸锂从每吨5万元涨到每吨近60万元,上涨势头仍在持续。“镍、钴、锂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核心原材料,中国保有量也不多。”
如何保障和提升汽车“双链”稳定和安全?
许海东介绍,汽车作为典型工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受到规模制约。目前,汽车企业基本都采用了全球通行“精益生产”的模式,该种生产方式具备准时生产的特征,库存零部件少、占用资金低。在整体制造业中具备成本低、质量好的优点。
“但这种生产方式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要求极高。”许海东表示,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缺少一个都不行。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4月,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曾出现短暂“停摆”,直接导致同期全国汽车产销几乎“腰斩”。“双链”变动给汽车行业带来了非常严峻的考验。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建立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冲击常态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区域间、上下游联动。
许海东表示,在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过程中,车企与零部件供应企业间的互动非常重要,应当通过构建整体生态的方式,不断提升“双链”稳定和安全水平。
他说,当前,车企正在适当增加库存,生产方式由“just in time”(即时生产)变成了“just in case”(根据库存零部件状态决定生产)的模式,同时,车企开始选择区域布局的方式打造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减缓物流、供应的突发性冲击。
上述通知还提出,加强关键原材料、关键软件、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供应保障和协同储备,统筹推动汽车芯片推广应用、技术攻关、产能提升等工作。
对此,许海东认为,汽车制造企业应当起到牵头作用,参与上下游供应的企业应当配合车企进行研发,继续培养人才攻关。在保障关键原材料供应方面,应当从国家层面布局,制定相应政策,统筹原材料开采,限制炒作等行为,维持价格与供给的稳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