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也是“农业强国”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各项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早日照进乡土现实,用心用情绘就乡村振兴、民族复兴、农强国强的壮美画卷。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农业强国”,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理解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理解我国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由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城乡、工农收入差距难以从根本上缩小;由于生产成本高、竞争力弱,国外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不断进入国内市场,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受到挑战。可以说,实现小规模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有课题。一方面,立足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要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放在建设农业强国的突出位置。应从克服地形地貌影响和改善承包关系两个维度促进细碎地块集中连片,开展“小块并大块”“一户一块田”等工作,探索促进细碎地块集中连片的有效路径;应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农业服务外包市场两个维度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发展新型集体经营和合作经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企业经营,通过土地租赁、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把分散在小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立足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要把实施差异化战略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着力点。促进利益联结,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链竞争力;保障质量安全,发挥标准的倒逼作用,坚持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加快推动农业标准化,提高品质竞争力;拓展农业内涵,在产品功能的基础上附着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功能,把产品的竞争拓展为多种功能的竞争,提高功能竞争力。【详情】
举旗定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需要着眼于四个重要方向。一是稳根基:保障粮食安全供给。提升粮食产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有力支撑农业强国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二是固根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三是增动能:科技改革双轮驱动。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把握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的核心科技,解决好前端育种、中端生产和末端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四是强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落实,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坚持人才的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把育好用好与有序引导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生动力。【详情】
狠抓落实,绘就农强国强的壮美画卷。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部署,狠抓落实,埋头苦干,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早日照进乡土现实。一方面,要抓紧行动积极推进,着眼长远架梁筑基。面对任务繁琐、线头庞杂的工作局面,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厘清主线,从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把既定部署一项一项往前推进,确保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另一方面,要守牢底线夯实基础,抓好发展强劲动能。守底线就是要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大底线,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促发展就是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任务要求,全方位谋划农业农村发展前景,高质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为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同时,要强化保障严格落实,结合实际创新手段。要从政策、组织、机制等层面强化保障,不断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有钱投、有人干、责任实。【详情】
农耕文化助力农业强国建设。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并再次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如何在厚植农耕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挥春风化雨并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已成为新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任务。一方面,挖掘总结:农耕文化为农业强国提供智慧与力量。在农业生产方面,传统农耕文化以“三才”理论为哲学指导,以“天地人”为实践面向,具有高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亲自然色彩,追求天人合一与永续发展;在农业生态方面,农业生产者自觉地视自然为生命之母,人之所获皆是大自然福泽恩养的结果,讲究自然大道与和谐共生;在乡村社会方面,群体性农业劳动塑造出亲仁善邻的淳朴民风与乡村氛围,村民们缔结形成共同的乡规民约、伦理道德和文化认同感,注重耕读传家与亲仁善邻。另一方面,古为今用:依托农耕文化助推农业强国。出台相关法律,积极转化农耕文化资源以形成农业遗产产业,积极开展耕读教育,全面构建农耕文化传承体系;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具体工作之中,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激发农耕文化在地活力;传播深受他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华农耕故事,不断增强农耕文化世界影响力。【详情】
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关键支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做强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在新发展阶段,要将做强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作为关键引擎,增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大力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企业以及园区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关键支撑。一是增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农业领域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持续推进农业基础研究,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强化涉农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条件建设,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三是发挥高校院所农业科技创新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科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激发农业人才创新活力。四是提升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采取揭榜挂帅制推动面向需求的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打造一批高水平农业企业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机构、科研平台,加快农业技术商业化落地。五是促进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其他各类农业园区搭建创新合作网络,激发农业科技产业澎湃动能。【详情】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