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理论

更新时间:2023-03-11 13:11:23点击次数:39510次字号:T|T

作者:杨明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理论的重大原则和关系,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有历史来源的,要搞清其“从哪里来”,就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来源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来源于无数仁人志士的苦苦求索,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承担起的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紧连在一起的,必须“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包含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步步走来并全面深化发展的。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由此“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由此“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由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正是在沿着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现出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图景。

  在这一历史进程的主线上,我们党始终有着清晰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今后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原则性,一方面要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另一方面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从战略安排上看,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也是逐步深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定地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前进,为此一开始就按照一个一个的五年计划(规划)和一段一段的远景目标设想,逐步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逐步朝着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尽管我们最初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但走向“现代化”的目标是确定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比如1964年,在研究第三个五年计划过程中,我们党就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再用15年时间,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由此开启了我们党用“两个十五年”、按“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更高起点上提出了新的“两步走”战略,确定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

  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关系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由此,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群众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充分印证了我们党能够在各个历史时期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地认识发展规律、把握战略主动,也充分证明了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

  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有丰富内涵的。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需要认清这一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目标追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主体上来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探索和实践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党和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探索、大胆探索;从价值追求上来说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从政治方向上讲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高度统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内生动力上讲是要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从最终目标上讲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从这些科学内涵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目标追求紧紧连在一起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要求,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目标追求决定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特色和质量成色才能彰显出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科学内涵,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终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追求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核心要义,需要弄清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四个方面的高度统一。一是党的领导地位与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统一,强调的是主体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是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梦想的领导主体,这个主体与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强调的是发展的协调性。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统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四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高度融合。融合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重要规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坚守本国繁荣和世界繁荣的一致性、发展自身和造福世界的统一性,主张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愿意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的创造性思想观点和创新性理论体系,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这一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有着本质区别,充分表明了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理论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和生命力,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必将推动中国历史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式现代化”是有明确导向和前进方向的。要看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导向和发展方向,必须搞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联系。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讲的是实践导向,也讲的是发展方向。只有把稳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善作善成。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着清晰的实践导向,主要体现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清晰路径。在问题导向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工作着力点,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处处体现出人民主体地位,处处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目标导向方面,强调必须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任务,要求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种新思路、新举措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坚定不移地带领人民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不动摇、正确改革方向不偏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宏观愿景转化为一个个具体行动,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态度,以咬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执着,扎实推进每一个目标的实现,不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新发展。在结果导向方面,强调要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工作成果,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尺来检验工作成效,把人民群众的口碑作为最好的奖励。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从现在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实践已经证明并还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出的正确判断:“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来源:《红旗文稿》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