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习近平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现在,我们的发展更多地只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视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特别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好“两个大局”的条件和机遇,尽量规避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以国内经济高质量增长带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经济高质量增长要由旺盛的需求推动。扩大内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必要条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做大做强国内市场特别是居民消费市场、培育内需体系的重点是全面促进居民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此,需要综合考虑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条件,细化内需,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促进国内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以推进国内三次分配体系建设为契机,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分配优化与消费能力提高有助于加强国内经济的发展韧性,特别是增强供需体系的韧性,实现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国民经济和民生质量的发展目标。
经济高质量增长离不开科技创新。依托科技创新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有助于创造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当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为国内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和更优的供给结构。大力支持多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能更有效激活消费新市场、培育创造需求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助力。此外,要大力推动最新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以民生普遍和急迫需求为重点,以新的高质量供给催生新需求。供需的双向促进,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民生不断改善,进而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持续动力与更新机制。
经济高质量增长需要促进要素配置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助于结构优化和贯通经济循环的四个环节。当前,我国改革步入新阶段,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导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深化改革要素流动的激励与约束政策激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有助于从供给侧夯实新发展格局的经济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获得强劲发展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在不断改革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国际循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尚未完全退潮的新冠疫情、持续升级的俄乌冲突,以及全球范围内抬头的保护主义等给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凸显的新趋势和全球治理引致的新变革也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了诸多机遇。我国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适应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发生的深刻变化。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我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融入以互联互通经济为特征的国际循环体系。
提升高层次对外开放离不开深化的互联互通的经济发展。深入的国际交往与贸易有助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双边投资协定和多边贸易体系等谈判与改革,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窗口,通过适应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自身在国际生产体系中的角色与贡献。2022年生效实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高层次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同时,深化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创新合作,推进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积极倡导公平贸易的理念;维护多边体系的国际环境和规则,以消除保守主义、逆全球化的侵袭。
高层次开放型经济需要继续扩大对外贸易的深度和广度。对外贸易的量质齐增有助于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下的经贸发展。特别是要提升进口中间品和出口制成品的规模和质量,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出口质量提升,以出口增质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数字经济时代,还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国际电子商务,提高数字经济的规模和质量。
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建设应依托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内需和外需、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随着产能合作的不断深入,沿线国家将会在我国或者其他沿线国家进行投资性生产经营活动,最终形成“履带状”循环运行的“一带一路”全球产业链发展的新结构体系。强化“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经济发展是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与沿线国家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建设将借助创建新的价值链体系得到提升,以此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深化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加快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尽管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联系却日益紧密。在此背景下,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特别是国际循环的畅通。我国与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等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深化,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成为我国大宗商品的重要来源国等。与周边国家紧密的经济联系直接影响着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与周边国家深入发展的经贸合作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重要渠道。尽管新冠疫情给全球贸易带来负面影响,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在疫情期间却实现了逆势增长。2021年,中国—东盟贸易指数创历年新高,达到298.02,比2020年增长23.6%。2022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6.52万亿元,增长15%,占我国外贸比重的15.5%。长期以来,东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与周边国家经贸的相互依存是我国畅通国际循环的重要路径和发展根基。
与周边国家签署的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有力促进了我国国际循环的畅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际循环的外部衔接,进而服务国内大循环建设。实施超过一年的RCEP红利已经显现,进一步推动了15个成员国之间的经贸联系,提升我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极大推进国际循环的畅通。
对周边国家的产业转移与衔接有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近几年来,国际上一些订单纷纷涌入我国,给我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创造了空间,也有利于推动国内大循环的畅通。近些年来,我国部分产业或者生产环节出现了外迁至东南亚国家的现象。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高于周边国家水平,由市场主导向周边国家产业转移与衔接有助于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我国不断向产业链供应链高端攀升。
我国与周边国家金融合作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而提升与周边国家金融资源的内外循环畅通。多年以来,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合作,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的覆盖水平,进一步完善边境金融服务体系。同时,推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使用,鼓励和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在贸易与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为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外部优质资源,增进全球金融资源内外循环畅通。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