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互联网时代网络群体情绪的产生与引导

更新时间:2023-04-19 18:38:36点击次数:39578次字号:T|T


 作者:黎娟娟(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的集群化、部落化、圈层效应日益明显。伴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情感驱动成为网络舆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网络集群的影响下,网络群体情绪会不断发酵,进而演变成网络群体行动,这会进一步影响网络文化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因此,要注重合理引导网络群体情绪,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网络群体情绪成为网络空间的常态

  网络群体情绪是指在网络空间范围内,个体情绪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尤其是在网络集群的影响下,相互感染,不断扩散所集中涌现的现象。在网络群体情绪中,个体往往会对那些对自身没有直接任何影响,但对群体成员或其他群体带来影响的事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人是社会的动物,同时也是情绪的动物,网络空间的发展日益呈现出集群化、部落化的态势,后真相时代的网络公众更容易被情感驱使,从而使得网络群体情绪成为网络空间的常态。

  网络群体情绪具有感染效应。个体容易从周边人的情绪中体验到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体验。网络传播中的情绪感染现象更为普遍,在互动体验的助推下,各媒体平台不断发展,评论、字幕、网络集群讨论等成为个体在网络中与他人互动的重要渠道,个体情绪很容易受到某些激烈的言论、夸张的语言、煽动性的信息等的影响,从而使个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产生与舆论信息一致的情绪反应。正因如此,网络上一些负面事件与情绪往往更容易引起个体的共鸣,获得广泛的传播。

  网络群体情绪具有夸张效应。群体情绪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脱离理性,从而使得情绪不断被夸大。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对群体情绪的夸张效应有过论述,指出“群体表现出来的情绪不管好坏与否,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感动,群体能够把感情提升到极高或者极低的境界”。群体情绪的夸张效应往往会致使群体成员忽视事情的原本面目,甚至逐步脱离事实,而被情绪左右。

  网络群体情绪具有极化效应。桑斯坦最早关注到网络社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他指出存在意见偏向的某些群体成员在网络平台群体讨论之后变得更加具有偏向性,甚至形成极端的观点。由于“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存在,即加入群体中的个体,往往因担心个体不同的意见被群体排斥,而隐藏个体的不同意见,由此个体的主观性逐步降低,在群体极化理论的影响下,会使得群体进一步被情绪左右,甚至走向极端。

  网络群体情绪的感染效应、夸张效应、极化效应的存在往往会加剧网络群体情绪的累积效应,而当网络群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要爆发。根据传播规律,在网络社会中,负面情绪往往更容易获得个体的同情,从而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网络群体情绪在传播中往往呈现出传播速度快,人员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加之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网络情绪很容易产生,且更难以控制和预测,网络群体情绪,尤其是负面网络群体情绪一旦产生,可能会带来情绪的不断发酵,进而引发网络舆论,甚至形成一定的网络群体事件,进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群体情绪的影响不容忽视

  情绪作为个体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充满力量的,能够唤起个体的心理活动和各种行为。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理论指出,个体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认知和态度发展而来,具体而言,个体在接收信息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固化为一定的价值判断,通过一定的价值判断来引导行为的产生。情绪会左右个体的信念,影响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信息选择,进而影响其认知水平,左右其价值判断,影响其行为选择。网络群体情绪对于网络空间的影响体现在对于公众认知、价值判断、行为影响诸方面。在现有的传播媒介下,网络群体的负面情绪因其对公众影响较深,传播更为迅速,破坏力更强,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值得关注。

  第一,网络群体情绪容易导致公众认知偏差。戈夫曼认为,框架作为一种阐释图式,是人们赖以形成认知,构建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重要工具,框架的形成则有赖于信息的选择。情绪会左右信息的选择,进而影响框架的构建和认知的形成。网络群体情绪因其感染效应、夸张效应、极化效应的存在,群体情绪影响下的公众更容易被情绪所左右,理性往往会退居其次,这会加剧公众在网络空间的信息选择偏差,进而影响其认知形成,网络谣言和网络偏见即是典型。有研究表明,网络谣言往往是情境的情绪化反应,恐慌、焦虑情绪是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中介变量。由于信息茧房效应和网络回音室效应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剧网络群体情绪影响下的公众信息选择,进而带来公众偏见。当个体偏见、群体偏见相互叠加时,又会进一步加剧网络舆论的极化。

  第二,网络群体情绪导致公众价值判断偏离。网络群体的产生往往来源于一些社会事件或者信息,如热门话题、社会事件、政治事件等。事实上,每种由事件引起的群体情绪背后都是一种价值取向,这种融入价值取向的情绪的广泛传播,可能导致公众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公众的价值判断。由于网络群体的圈层效应,使得群体内的价值认同会不断强化,群体间的价值分歧会不断加大,从而使得群体情绪影响下的公众价值逐步固化,进而出现价值偏离,典型如网络喷子党、网络低级红群体、网络高级黑群体等。

  第三,网络群体情绪诱发公众网络失范行为。早在19世纪,社会学奠基人涂尔干就认识到集体情感对集体行为的动员作用,指出由于集体情感能够促进群体由内而外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集体团结乃至集体行动,激发群体性行为。尤其是群体怨恨、群体愤怒等负面情绪对群体的动员作用更是突出。网络群体情绪感染效应、夸张效应和极化效应的存在,使得网络群体情绪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发酵,进而带动公众被卷入群体情绪,失去理性,产生网络失范行为,网络群体事件、网络暴力就是典型。

  多措并举引导网络群体情绪

  网络群体情绪的产生,既有来自网络情境结构的客观因素,也有来自网络集群圈层封闭化和认知理性不足的主观因素,既受到网络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干扰,也受到网络信息发布随意化及信息传播平台对信息内容监督失责的影响,还受到公众信息处理和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基于此,对于网络群体情绪的引导,需要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共同作用,构建多方协同的网络情绪引导机制。

  第一,畅通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向社会提供权威信息。网络群体情绪的产生和传播通常是由于人们缺乏正确的信息或者被错误的信息误导。畅通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地向社会提供权威信息,尤其是在出现公共危机事件时,及时准确的权威信息有助于消除公众的焦虑和不安,减少错误信息的误导,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第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理性和合理的网络讨论。正确的价值观是减少不良情绪的本源。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环境,并鼓励公众在网络空间进行合理的情绪表达,在彼此尊重、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就各类网络事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合理的交流,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第三,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引导网络信息平台自我监管。增强网络信息发布的严肃性,加强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核机制,加大不实网络信息的追责力度,从源头上减少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不良信息的影响。引导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信息内容的自我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第四,引导公众理性回归,提升公众信息能力和情绪智力。倡导公众通过增加深度阅读提升理性思考能力。信息能力是对于信息进行搜集、甄别、应用的能力。加强公众信息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信息传播规律,提升对信息的识别和应用能力。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通过情绪智力的培养,增强公众识别不良情绪、管理不良情绪的能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