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石川
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近日“出炉”。据报道,北京市密云区、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等35个县(市、区、旗)位列其中。各示范县将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原则,增强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形成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经验和模式。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很多传统村落已有数百年乃至逾千年历史,它们不仅留存着历史的“现场”,还接续文化传统,记录着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民族记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据了解,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已走过10年历程,目前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制度安排有力有效,比如,不断完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制度。确立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既鼓舞示范名单内的村落做好保护工作,也激励更多地方向示范看齐,加大力度保护传统村落。
保护传统村落,不能把保护与发展割裂开来。有人担心,对传统村落过度保护,会不会影响乡村发展?会不会掣肘乡村振兴?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完全可以做到让村容村貌更美,让村民生活更便利。比如,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历史建筑。这些建筑镌刻着村落发展的印记,对它们加大保护,而不是损害、拆除,才能提升传统村落的魅力。保护传统村落,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真正站在守卫乡村文明的高度,真正感悟保护耕读文明的意义,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带火了不少传统村落,吸引很多人前去打卡。传统村落进入公共场域,并非坏事——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村落,走进传统村落,感受传统村落的魅力,体会兴于此的一些非遗,更激发人们的保护自觉,也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事实上,国家也提出“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保护、利用、传承是一提的,光有保护而不利用,或者光有传承而不保护,都是顾此失彼,不利于传统村落发挥作用。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才是真正对传统村落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尤要增强传统村落的内生发展动力,让传统村落更有力量实现传承,为时代标注风采,为后人留存记忆。
“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摆在各地相关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悠悠乡愁。悠悠乡愁唤醒的是文化自信,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知道从何而来、要到何处去,就会带着自信更坚定地走向未来。(王石川)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