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据搜狐网讯 “书法与写字不是一个概念。中国的汉字具有非常强的可识性,而写法却千变万化,有极强可塑性,所以古人把这种造型艺术发挥到极致,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之一。”在书法艺术追求中,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副院长、书法家雷涛根植传统,用墨娴熟,以“洒脱、飘逸、厚重、深邃”的“原生态”书写,融浓、淡、干、湿挥洒于快、慢、动、静之中 ,稳健中透出灵动,成功地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书风,给人丰润、拙厚、刚劲、奔放的感觉,其字拙朴大气,运笔自然;构图讲究,于留白之间无形中蓄积动态的势能;雷涛的书法作品,有功夫、有力度、有美感,根据所书文字内容之不同,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处处洋溢着温馨的气息,让人赏心悦目,更多的是留下领悟其艺术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雷涛在创作
笔下波澜“独得一笔活字”
——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副院长、书法家雷涛访谈录
文/陕西市政网特约记者 魏锋
西安的春天,气温回暖阳光明媚,迎春花儿洋溢着春的气息。3月17日,驱车前往建国路,专程采访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副院长、书法家雷涛先生。
“从小学开始写毛笔字起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对笔墨纸砚、横竖撇捺里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
“开始练习书法是1989年,当时任职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吃住在机关,晚上在机关值班,我的同事就动员我说,要不你练书法吧,打发个心慌。”雷涛说,从1962年上小学开始写毛笔字起就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作业都是用毛笔写的,对笔墨纸砚、横竖撇捺里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那时候无条件或还未能真正进入一种理想的学书法状态,但却培养了自己浓厚的书法兴趣,从那时起就沉迷于书法。雷涛说,家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的父亲说“字是人的门面,只有把字写好了,文章人才耐看”。这个家训对他来说受用一生。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的学习,废旧的报纸、粗糙的宣纸成了他书法生涯的开始,为以后从事书法创作打下了一定的书法基础。
书法贵在一个“法”字。可以说,“书”谁都会做,只要认识汉字的人都会写毛笔字,但是毛笔字不等于书法。在书法研习中,雷涛不仅坚持临习古代经典碑帖,还广泛涉猎文学诗词以及古代书论和儒释道哲学经典,以丰厚的综合素养来滋养自己的书法创作。刻苦磨练中,雷涛始终主张一个观点“读帖不临帖,习古不泥古。”不刻意照着某个名家的路子往下走,而是通过自己揣摩领悟中国书法精粹的诀窍,尽可能地汲取百家之长。
“除了读帖,在出差考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关注名胜古迹处的牌匾、楹联,还有砖雕、木雕等形式的书法。因为民俗文化才是中国文化的母体,它和精英文化是源和流的关系。民俗文化滋养着经典文化。所以,回归到书法艺术,广泛的、认真的研究民间书艺,寻找书法的诗意与美感,这些作品在某个角度来说更具生动性……”雷涛继续说道:追求无拘无束、潇洒飘逸而又不失厚重与深邃的境界,这个字外之功,就是书家的人格境界,品学修养,还有阅历和胸怀,还有美学和文学的综合修养。这个字外之功,亦不是刻意求之所得,而是书家阅历之集成,是气度之外化,是情怀之自然流露。
雷涛笑着说:“追求书法艺术是我生活中一种极大的愉悦和快乐的人生享受”。他认为,书法艺术充实了生活,可以提升自我人格修养,调节了工作和生活中必然会出现的不良情绪,提升自我人格修养,对身体的调节也有好处。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整个书画艺术中一个比较独特的艺术门类,就世界范围来讲,只有中国的书法艺术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国家的语言文字像中国书法这样,能很艺术地加以表现而达到一种效果,这是中国汉字独有的一个风格,独有的一个书写习惯,书写的特点。” 在当今人类趋于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中,日常书写逐渐被电脑键盘敲打所取代的今天,人类已与人文艺术渐行渐远,远离了人类经验累积下的经过数千年刻苦修炼而传承的珍贵的传统文化的精神遗产。面对这样一个状态,如何在逐渐被电脑键盘敲打所取代的今天,书法艺术如何在传统书法艺术传承基础上形成的洒脱不羁的创新风格,雷涛书记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观点。
“现在书法为什么会边沿化,固然是电脑、网格的发达,各阶层的人在书写上已经不习惯用笔书写,而是用电脑操作,这只是一个表层的现象,深层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对自己民族传统的书法艺术重视不够。”他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上小学的时候一到四年级书写都是用毛笔,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才兴起蘸笔,到上六年级、初中的时候才兴起钢笔,所以今天我能在书法上还有一点继承得益于我小学四年级那一段历史,为书法艺术的这种创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中学到大学整个校园文化的构建中没有把书法艺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去加以引导,没有尊重祖国这种书法艺术,尊重民族传统艺术的氛围,对整个书法艺术尊重不够,没有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书法艺术的气氛。”雷涛书记继续向笔者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绝大部分学校已经没有这样的课程,而且也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毛笔书写。现在社会风气浮躁,书法艺术的探讨、研究、推广等工作很不够。大多数所谓民间团体,有一种自发行为,从社会层面来、政府层面来讲,怎么样衡量我们的书法艺术,需要不断的进行研讨和交流,这个工作也是做的不够的。
陕西省政协常委,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作家、书法家雷涛
“中国的书法先是以繁体字为先导的,自从1954年我们实行汉字改革以后,大陆通用的是简体字。一般人认为,书法只有繁体字才能表现出它的内在的美,而简体字表现不足。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即书法作品如何把繁体字和简体字结合起来,尤其是在简体字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这就是我追求的。”雷涛说,书法既有繁体字的传统审美,又有简体字的审美高度,应该把两个审美结合起来。
“我与书法结缘经历了25年,现在越来越觉得对古人、前人所创作的这种艺术高度继承不够,因为我们历朝历代都有大书法家,今天的人很难超越。在当代书法家中,我特别佩服两位人,一位是于右任,一位是舒同。”雷涛书记侃侃而谈,他认为,于右任作为书法大师,在书法艺术的表现上有惊人的突破,在继承我们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把古代的草书,包括狂草等,都有新的体现、新的发挥,他自觉不自觉的将中国书法艺术用类似简体字的艺术美感表现了出来,将汉字深刻的意蕴用简化明了的线条表现了出来。通过他的这种书写,让中国的简化字让所有人认可,从于体开始把简化字运用以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炉火纯青程度,也许汉字改革委员会进行汉字简化的时候借鉴了于右任先生的突破。
舒同作为我们党和政府的一个高级领导干部,他创造了舒体,这是我们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个有代表性的创新人物。之所以能够形成舒体,是把中国汉字的那种圆润、敦厚表现的淋漓尽致。雷涛认为,舒体可以规划到圆体,但是它已经有自己独体的风格,所以中国书法到了今天舒体的出现,把中国书法艺术的表现推向了一个新高,使人们的眼界更加的开阔。
“书法也可以创新,而这些创新不是随意的、没有遵循的、无规律的、胡乱独行,而是在继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上,包括历史上许多名人的特点来形成新的独特的个人风格,这才叫创新。”雷涛说,中国书法的创新仍然有很广阔的天地,但是要创新、要突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经过百姓群众的认可、经过业内人的认可,还要得到社会的人可。业内与社会人的认可相结合,才能证明你是一个新的创造者。他认为,书法要创新,必须用很大的精力来研究中国的书法史,只有在整体的、全面的研究中国书法史的基础上,才能清晰的了解中国书法的脉浓,才有可能悟出一个突破口。在研究中国书法史的同时,还要着重研究从甲古文开始汉文字的变化,尤其是要把汉字每一个字的真切的含意搞清楚,什么是象形的,什么是会意的,什么是回声的,都要有一个真切的了解和体会。在这个基础上加之借鉴古人不同的书写风格,才能谈到创新的可能。当下,他很不支持一些年轻的书家,不讲继承就开始所谓的创新,而以纯粹的那一种所谓现代表现手法,甚至写的字别人都不认识,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创新。这不是正路,而是一种野路子,野路子是不了彩的。
“任何书写,都不能违背书法规律,天赋和悟性要落实到扎实的技术之上,从中充分体会汉文字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魅力。”
书法艺术不仅成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同时以其不朽的审美特征、审美价值服务于人民。文化界里不少人多以“洒脱、飘逸、厚重、深邃”的“原生态”书写,融浓、淡、干、湿挥洒于快、慢、动、静之中”评价雷涛的书法。谈到书法技巧,雷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任何书写,都不能违背书法规律,天赋和悟性要落实到扎实的技术之上,从中充分体会汉文字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魅力。”雷涛说,在当代以键盘代笔的时代,传统书画艺术发展让人有些担忧,对于书法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文化需要传承,艺术需要传承,但许多职业的“写字家”,就字论字,如做“广播体操”,将“规定的动作”完成得规范、漂亮,这对中国书法这一高端文化形式的传承是极其不利的。他认为,书法不是单纯的文字美化,也不是象形符号,书法是一种精神,一种特殊的身心运动,像自由境界的太极拳,以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支点。针对书法在技术层面的相对缺失,雷涛力倡书法的“童子功”。他认为,任何书写,都不能违背书法规律,天赋和悟性要落实到扎实的技术之上。
“书法艺术中的技巧,它仅仅是技能和一种手法的表现手法,它是一种蕴含深厚的文化要素的积累,书法和文化修为有很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的构成、运笔的优雅,也包括谋篇布局的美感,还有书写内容的相互升华等。”雷涛说,现在很多人讲“继承传统”,认为能模仿几个字形,就是书法家,这点是极不赞同的。从事书法艺术,看你个人能否遵从书法、书写的规律。这种规律主要体现在书家对中国汉字的审美,审美程度决定着技巧的高低,而不是追求一种离奇的技巧。还有,要深入研究书法艺术的中间地带,不同形体的书法中间有个过度带,比如甲骨文、金文、石骨文的过度,小篆、大篆的过度,篆体向隶体的过度,楷书向行书的过度等等,都有中间地带。
“所以,我对书法艺术创新的理解,就是作为书家,能否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每一个表现形体中间地带,寻找表现形式,如果找对了那技巧就出来了,所以这个技巧并不是说你怎么苦练、怎么坚守所能达到的。长期的苦练、坚守是重要的,对中间地带的这种悟性是非常重要的。”雷涛对此深有感触,作为文化官员,他阅历丰富、视野开阔,且长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哲学等等,从中充分体会汉文字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魅力。
有了坚实的根基,雷涛书法的挥洒就浸透着丰厚的内涵,可谓学问深时,气质变化,一种书体,自家面目。
在谈到对于学习书法的建议时,雷涛指出,现在很多学书者很浮躁,急功近利、急躁、想通过书法成名,有一些错误的思想和意识,这是最错误的做法。首先,对于学习书法人来讲,不能简单看作是用毛笔在写中国的汉字,决对不能做这样简单的理解。对于书家而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综合知识高度,比如,就中国历史的熟读,中国文学史、思想史,艺术史这些必须了解的清楚,然后结合个人生活、社会阅历,从高度和深度上不断创新。其次,对中国汉字从文字符号开始研究,甲古文、金文、大篆、小篆、琴隶、汉隶、楷书、行书、行草,对每一个书法的变化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体会中国汉字的表现力和它的况味。第三,一定要把中国书法史上名人、名家对某一个字的普通表现要做深刻的分析和思考,包括它的间架结构、浓淡造势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样的字为什么不同的书法家书写的时候表现不同?只有这样的悟性,自然而然你的伸入就升华了。“打好了基础再去创新,这样才是有源之水”雷涛说,对于书家而言,从时间上来讲如果有一半时间来具体操作书写的化,应该有一半做研究。如果整天研究不书写,可能从神入上来讲出很多道理,但是书写不出来;如果整天写不注意研究思考,那也不能提高。
“书法蕴涵着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审美追求和人文精神,书法与当今这个时代需要体现时代性,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城乡间的交流,让基层真正的书法家脱颖而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书法的道路上,雷涛现在不仅仅关注书法艺术,更多的时间在文化教育委员会,关涉点是国家、社会、民族的大走向。雷涛认为,书法蕴涵着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审美追求和人文精神,书法与当今这个时代需要体现时代性。他认为,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都有它的特征,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道德、思想情绪、个人行为不可避免带有时代印记。作为书法艺术,它是这个时代的书法家笔下的作品,必然也会或多或少反应出这个时代特征,包括它的精神诉求,它的艺术风格。于右任的“于体”和舒同的“舒体”就更能表现这一观点。“于体”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这一代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和精神风貌;“舒体”也是如此,改革开放已经近40年了,这个时代所表现的特征在书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经济的长足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内容发生了具大的变化。从社会生活来讲,交通、通讯、住房、饮食、服装,包括人们的形为方式、生活方式较前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本身的变化,也就是说逐步在和世界文明接轨,从内在的规律讲也政治文明和世界接轨。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国的书法家有责任、有担当通过书法艺术表现当下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具体来讲如何表现精神风貌?这就要求书法更憨厚大气,更潇洒自如。因为它这种憨厚大气、潇洒自如和当下我们国人的精神风貌是关联的,它有一种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但在不同的书家笔下那就不同,不管是写楷书、隶书、行书、草书都要力图去表现这样的憨厚大气和潇洒自如。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怎么去表现中国书法家在实践中要注意总结提高,还要学会相互借鉴,不但向古人学习,横向之间也要相互学习。“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现,社会的进步变迁,公认的大书法家一定会出现,在书法创新上也会有代表这个时代的大书法家出现。”雷涛自信地说。
“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文学大省,也是一个艺术家的汇集之地。从周秦汉唐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原点是陕西,而且辐射到全国形成了我们中华文化许许多多的表现方式,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如何把陕西文化拓展开来,我认为最大的是人才问题,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不管在文学、艺术,包括电影、书法、戏剧、舞蹈等方面都应当在全国有更多的领军人物。”谈到的书法艺术怎样才能得以很好的传承,雷涛说,只有在传承中才可以创新和突破。他更多的是期待着在陕西的这片沃土上出现更多的大书法家、大艺术家。在传承精髓和要旨的同时,注入时代精神,在创造性上有很大的提高,形成独特的具有长安风格的地域特色的一个书法群体,在整个中国书法艺术领域造就一个地标性的群体和风格。这也是弘扬陕西文化,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一个重要载体。因为文化是一个地域的名片,书法也需要这样的名片。但在客观传统艺术继承上,雷涛认为,应该让书画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从娃娃抓起,把书法艺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去加以引导。还有一个瓶颈,现代城乡之间的交流远远不够。大中城市所办的一些书展多数是在圈内互相观看,在一个城市业内的人互相欣赏,甚至相互吹捧。如何把书法艺术伸向变成大众的东西还有很大的距离,尤其是对广大基层,农村、厂矿、企业的书法家的这种凭借工作、交流做的很不够。雷涛介绍说,他最近在陕北、榆林一带走访调研了近10天,由于个人爱好,接触了许多低层的、草根的书法家,当看到他们的作品非常有工艺、有个性,比起所谓一些城里书法家还要好,但这些人需要和城里人交流,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各方推介。他呼吁,政府文化工作部门、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加大书法界城乡的交流,发现真正的人才,来改变由城里人主宰书法主体这种现状,要有一种活力,在比较中来鉴赏,打破由省会城市来垄断书法这样一种僵局,也要打破现在这种管理体质和运作机制,目的是要让我们基层真正的书法家脱颖而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要搭建平台,让这些健康的成长和个人水平的展示在书界形成一股冲击力,让那些自以为书法艺术不很高的人感到一种压力,真正把我们书法界来搞活,形成一个在比较中提高,在竞争中实行优胜劣汰,不管身份如何、不管官位大小,是以书法真实的水平来说话。这是我这段时间调研非常深刻的感想,我们的这种体制把好多书法人才压制住了,淹没了,也没有机会让基层书法家脱颖而出,这些人在继承传统方面做的更扎实,他们的功底更厚重,因为他们远离闹市、远离喧噪浮躁的社会风气,来潜心做学问,从这个意义来讲,他们比城里所谓的书界一些书法家认识更高一些,认识更深刻。
雷涛书法的全部价值及意义在于创新,他已经走出了属于他的道路,走进了陕西富有影响书法家的行列,其作品曾多次参加海内外展事,并获得多个奖项,作品亦受到国际友人的称赞。
笔者在雷涛书法作品选中读到陈忠实的对雷涛书法的点评,雷涛书法作品“独得一笔活字,书法有功力,字很洒脱,章法也好。对书法而言,讲究个性。”贾平凹评价说:“雷涛的字就有个性。我看过他最初写的‘松涛’二字,‘松’字的飞白,‘涛’字的结构(间架)都很好。后来,多看他的创作,觉得字越来越潇洒、飘逸,个性显明,说明他悟性很高。这不是谁都能很快拿起笔来弄的。书法不单纯是写字,从字里能看出很多东西,雷涛的字中表现出一种很高的悟性与学养。” 熊召政则这样评价“雷涛的字有灵气,好像不是西安的线条,而是捕捉到了一种灵异,完全改变了西安的书风传统,西安人写字以狼毫为主,喜用侧锋。雷涛基本用中锋,中锋兼侧锋运笔,在书法上是两个不同的级别,重量级和轻量级。中锋需要正、大、厚、稳,运出一股灵气需要大功力和一种超越书法的综合能力。我感到雷涛的书法更贴近一种古代文人‘灿烂其表、锦绣其心’的风范。”
对于自己在书法上的造诣,雷涛显得十分谦虚。他说:“尽管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是我还是一直坚持。如饥似渴地阅读作品,看不同人在处理同一个字时的表现方法,不断填充自己对中国书法的感受。只有突破了,才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继承很重要,创新和突破更重要。而这一切,需要执著的追求,锲而不舍乃至‘忘我’境界的执著追求。”在书法这条路上,雷涛不断地学习其他艺术,深入研习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尽情地享受游离于万物之外的书法艺术。
(责编 许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