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书展上,只需扫描墙上“书籍”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听”书。 蒋迪雯 摄(资料)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施晨露) “听书,让我的上下班路上不寂寞。”80后小孙的手机中下载了多款听书类应用软件客户端,他坦陈,因为工作忙碌,很少有时间安静地捧一本书看。手机成为他接触阅读的主要来源,从读电子书到听电子书,“地铁车厢里盯着手机屏幕容易疲劳,听书更方便。”
有声书成为新型阅读方式
听书并非新鲜的阅读方式,听故事书的磁带可能是很多“80后”共同的童年记忆。近年来,有声书逐渐成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网络使得丰富资源触手可得,这让声音的伴随性被放大,任何人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随时随地进入“阅读”世界。“我们不是不再阅读了,而是不再用单一的传统方式进行阅读。”小孙这样解释自己的“听书”兴趣。
在美国、欧洲,有声书“阅读量”已被计入国民人均年阅读量统计,美国有声书市场年产值可达700亿美元。在国内,目前有200多家听书网站,近200款各类有声听书类APP,一些电子书阅读软件也添加了“听书”功能,有声阅读用户规模已突破1.3亿。根据2014尼尔森全球图书市场报告,中国有声书市场规模未来有可能超过20亿元。目前,国内音频行业移动互联网公司领先者,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等也越来越注重有声书的开掘。喜马拉雅FM在今年上海书展获得独立展位,以“耳机森林”形式展示有声书,25平方米空间中包含百万册图书,这也是有声书首次在上海书展获得大规模推广展示。
版权是制约发展关键因素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有声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当下,版权问题和商业模式是两道必须跨过去的坎。而优秀主播的培养也是一大缺口。有声书并非简单将文字读出来,而是融合背景音效、角色设定等因素构成的一种全新艺术形式。可以说,一本书从文本到高质量的音频产品是项技术活,不同书籍适合的声音也不一样。
目前,移动电台类APP竞争激烈,几家公司或多或少都陷入侵权漩涡。与视频类网站发展历程相似,从用户自制节目到网站购买版权和自制生产,版权将成为决定有声书和音频类互联网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商业模式上,单纯以广告“吸金”在视频领域已被证明不可行,在音频市场,商业模式同样是一大问题。围绕版权展开的IP(知识产权)经营,可能是有声书发展的一条道路。以喜马拉雅FM为例,在与网络文学“巨头”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后,围绕出版、作家、粉丝、品牌等打造产业链,通过粉丝效应树立品牌。
关于有声书的另一种担忧是,“听书”的快速发展会否让静心阅读的习惯受到挑战?答案可能是各取所需。对于文字阅读有障碍的老人、孩子乃至视障人群来说,“听书”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对于转型期中的出版业来说,“听书”丰富了数字出版的形态。有业内人士指出,当数字出版与纸质书平行发展,人们拥有更多阅读方式的选择时,听书产业才有可能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