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曹灿辉)近日,一则四川某高校开设“种田”劳动必修课,学生白天没干完活夜晚继续的新闻引起热议。
时下,不少大学生平时很少参加劳动,一些学生甚至五谷不分,轻视体力劳动。一方面,这与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教育过分重视“智育”,忽视“劳动教育”有关。
大学生学“种田”是要受一点“磨”的:有时为了赶季节,少不了夜耕,也少不了冒风雨劳作;有时看到自己的作物被病虫害所害,收获无几,劳动心血化为泡影,其内心的煎熬倒也是一种对个人意志的“打磨”。另外,“种田”劳动的成果也不能“速成”,需要长期精耕细作,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毅力和耐力的锻炼呢?大学生在“种田”劳动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也能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并学会珍惜,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种田”的“磨功”收获教育好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无论从高校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大学生成长成熟的规律来看,让大学生学“种田”或是其它任何形式的劳动,使其在各种实践中“打磨”,把学会吃苦当成一门“必修课”,很有必要。
(作者系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公务员)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