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芷君在“食”读。 资料照片
曾芷君(右)与英华女校校长。 资料照片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双目失明、严重弱听、手指触感缺陷,香港女孩曾芷君在“三感不全”的成长历程中,以双唇代替双手,“食”字苦读……7月30日,她终如愿以偿被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录取。
香港英华女学校的通识课教师周小凰形容曾芷君为“小海伦•凯勒”。
出生后几个月,曾芷君就因神经萎缩双目失明,只能感觉到光和影,被界定为完全失明;小学时,双耳确诊为中度至严重弱听,要靠助听器与人沟通。不过,上天给芷君的磨难并未就此打住。芷君比海伦•凯勒还要多一重挑战——由于神经萎缩,芷君的手指指尖触感也有缺陷,想要用手触摸盲人专用的点字书也行不通。
芷君在幼儿园中班时转入心光盲人学校。学校视障学童支援计划主任莫小丽说,像芷君这样面对这么多身体障碍的学生非常少见。
“终有一天,我必须要接受现实。”曾芷君说。“如果这次逃避,这个困难就会跟着我一世。”
曾芷君硬是慢慢摸索出自己的方法——以双唇代替双手阅读。在心光盲人学校里长期任职的莫小丽老师也表示,她是学校里唯一一个“吻”书的孩子。
在莫老师眼中,曾芷君是个勤奋的孩子,遇到困难总是习惯自己解决。莫小丽说,她一定尝试了身体的各个部位才找到最佳触点。一般视障人士练习用手阅读点字书都要摸索一段时间,更何况使用唇读书。
“她领悟力很高,但找到这个方法、利用这个方法是经过了不停的摸索和努力的。”莫小丽说。
以唇“吻”书,困难可想而知。曾芷君阅读同样的内容,不仅比其他用手读书的失明人士慢,更要比正常人多花一至两倍时间。但10多年来,她从未放弃,并入读主流名校和正常学生同堂学习。只因她想在书中获取知识。
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参加香港“高考”,可获安排豁免中英文听力考试,但芷君并没有安然享受这样的“优待”。
“虽然我有听力障碍,但是我不能这样放宽对自己的要求,仍应该善用尚有的能力。”芷君说。
曾芷君最终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在香港“高考”——中学文凭试中摘得多科状元级成绩:中文、英文及通识教育科取得最高成绩级别5**;两科文学各取得5*佳绩;数学科则获4级。
原本可以在心光盲人学校安心就读至中学三年级,但由于想早些融入主流学校,曾芷君提早在中一时便转往英华女校。
可是要和正常学生在同一个课堂听、写、阅读、讨论,对她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除了吃饭、洗澡和睡觉外,其余时间几乎都在阅读。因为我比一般学生要多花一倍时间读书。” 曾芷君说。
课堂上,她捧起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点字笔记,一边埋头用嘴“食字”,一边带着助听器听老师讲解。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讲,她只会偶尔拿出她的专用超级巨声“打字机”记录笔记。用英语教授的通识课信息量大、观点多、内容新,课堂上不仅要讨论、还要小组代表发言……这些普通学生看了都要皱眉头的问题,曾芷君都没有回避。
周小凰老师回忆说,她讲英语的速度虽然比较慢,但还是会积极主动发言。“普通学生可以靠看电视、看报纸了解时事,这些对她都是困难,但她的观点却经常让人眼前一亮。”在香港英华女学校里,不止一位老师感叹:“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掌握那么多学习内容的。”
自从香港“高考”放榜以来,芷君的故事传遍这座城市……
在英华女校,老师们都会提前给芷君准备好点字笔记。每逢星期三,总有一位心光盲人学校的老师赶到英华与芷君聊天,畅谈心事。学习工具没法使用,盲人学校的团队会主动帮忙解决。
周小凰老师说,芷君的成长道路上有许多“同路人”伸手相助,“她很积极,会主动跟老师追笔记,有问题就找班主任说。”
在“高考”放榜前,芷君专程回到学校给老师们送感谢卡。
周老师手里的这张卡片,有点不一样,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手摸。信封上没有字,但拿到手就能感觉到“点”字。打开信封,蓝色的卡纸正面用点子印出一个“君”字。打开卡片,全部都是感谢老师的心里话。一字一句,朴实简单,都是她的心意。
芷君家境普通,父亲是点心师傅,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充实、朴实但有意义的生活,远远胜过丰厚的物质生活。如果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乐趣,以及维系家人、朋友、师长间融洽的关系,就可以知足常乐。”
她想毕业后当一名翻译,或从事社会工作,帮助有需要的人。时下,芷君已开始备战大学生活。
“我很明白未来的道路一定有满头挑战,比现在的更多更大更难,但因为身边一直有鼓励和支持,所以我一定会努力面对……”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