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般的“保尔·柯察金”
——“织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专访知青邓传音
2016年7月11日,陕西科技大学“织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继2016年5月2日第一次预采访之后,迎来了对知青邓传音伯伯的正式深度专访。
早上九点,“织青”们来到邓传音伯伯的房间,眼前尽是书籍、乐器以及泛黄的旧物,伯伯也随之讲起了那些过去的故事。
1967年老伯就读于西安市第四中学,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下老伯也停下学习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第二年1968年元月四号老伯下乡到城固县黄沙公社高水田第四梯队,老伯告诉我们当时下乡是件很正常的事,吃苦的也不是咱一个人,所以心态要放好,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才会觉得不苦。伯伯说,使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农村插秧的经历。在冰凉的水里劳作,脚也就这么一天天跟着泡,河里还有大量的蚂蝗,这些蚂蝗有的吸血,有的钻在肉里,之后便留下一个个特别大的凹洞,而这些凹洞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只能用棉花蘸着青霉素来治疗,当时的伯伯才十七岁。在经过播种夏忙后就迎来了收割的季节,大家挖红薯,拔土豆,打场子等,在收获的季节知青们第一次体验到了自己的收获,而随之成熟的还有邓伯伯的心境,可伯伯却担心起另一件事情,那就是乡里人的教育。
邓伯伯看到这村子里的人,有一辈子不出门的,有打扮停留在清朝的,有剪了辫子分不清男女的,这些问题的根本是大伙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更别说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对粮食的特殊感情也就成为了知青们共同的感触,这种情节源于忘不了自己吃的苦,不管过多少年还是一样。伯伯将现在与过去的生活不断比较,善于知足,体会快乐。可天不遂人愿,这样一个乐观的伯伯在一次炸山工作中检测爆炸情况时不幸发生意外,原本要爆炸的五个炸药有一个意外延迟爆炸,在伯伯靠近炸药点时才突然爆炸,伯伯听别人说自己当时被炸的十来米高,整个情况十分危急,知青和乡亲们停下了手头的活儿向伯伯跑去。当自己有知觉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虽然能听得见,却不怎么能看的见了。伯伯鼻子以上的皮肉被炸得掀了起来,而伯伯之所以得以幸免是因为心脏处放了一块镜子减缓了炸药的冲击才逃过一劫。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伯伯的左眼因为炸伤已经残疾,而右眼的视力只能到达0.01。
在病房的日子里,邓伯伯通过吹口琴鼓励着自己和病友,也正是音乐陪伴了伯伯哪些难熬的日子,后来伯伯相继学习了二胡和小提琴并且从音乐中体会感恩。聊到这里我们才知道伯伯的家庭是音乐世家,伯伯的母亲和父亲在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并分别是当时京剧团团长和话剧团团长,音乐对于伯伯的帮助和影响十分长久和深刻。
经过长期的治疗,邓伯伯的视力渐渐恢复了一点,开始能用放大镜看书,并在一些期刊上发表自己的主题文章和童话故事,免费教授音乐乐器,也从去年开始作为北京残疾人艺术团的一员在延安等地进行演出。
看到邓伯伯的生活现在如此丰富我们感到十分开心,而伯伯对于我们织青公益团的寄语更让我们逐渐领悟到公益的意义。伯伯告诉我们“不应该回避有过的历史,敢于直视那段历史后,那段历史会变成养分回馈我们,你们所做的事就和我们当年会研究采访红军一样,都是有意义的事,都是奉献自己的时代,而下一个时代的奉献者就是你们。”当我们问起邓伯伯哪本书对其影响最大时,伯伯说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到了保尔•柯察金。
其实,邓传音伯伯在我们眼里就是一个钢铁般的保尔·柯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