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民生经济网7月25日电 北京是一座厚重的城市,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之地,为编织青年梦想的我们,2016年7月14号,“织青”团队到达北京,开始为期三天的实践采访工作。
与赵一工老师会谈
旅途的劳顿并没有阻止我们停下的脚步,当天下午,为更好的帮助我们研究知青口述历史,得到更多可借鉴的方法,我们出发去了中国传媒大学,采访了口述历史的首席记者赵一工。我们团队也在对知青的采访方式上与赵一工老师达成共识,“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在老知青沉淀于内心的历史记忆里,掏淬出的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也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知青网总部
第二天,我们来到中国知青网总部,秘书长马运昌老先生为人和善,讲述曾经下乡的故事生动有趣。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是,在总部承担大部分工作的人员全都是上了年纪的老知青,有的甚至多多少少身体上都有一些不方便,但却热爱着这份工作,并为之努力着,这让我们团队成员们都深受感动。可爱的老人们送给我们一套毛瓷的茶具,上面有着马运昌老先生对知青的题词,还有整套的《知青•中国》期刊,为感谢我们大学生投身知青公益,研究知青历史。我们也感谢他们为我们研究知青口述历史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鼓舞着我们团队继续前行。
知青鸟巢博物馆
“荒凉,寂静,黑。外面有眼冒绿光的狼,门上有个眼儿我们用来撒尿。”回忆往事,杨志山老先生笑了起来。五十年前,风华正茂、一腔热血的杨志山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与村民同甘共苦,如今杨老是延安黄龙原北京知青联谊会会长。“如今快节奏的社会,年轻人都有些浮躁。路漫漫,忌急躁。很多事要做到一定高度就必须选择坚持,这是我对‘人怕出名猪怕壮’的理解。”这是杨老在我们临走前对我们说的。
上山下乡过去过去几十年了,当年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如今大多已鬓发斑白。历史需要理性的沉淀,真实、客观的反应历史。北京会展中心知青鸟巢博物馆馆藏丰富,一张张老照片生动再现当时插队场景,居住地的再还原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知道,有那么一代人,他们有一段共同的命运,他们用身躯亲吻精神的花瓣、他们用心灵编制理想的花环、他们用微笑面对命运的挑战、他们用歌声唱响美好的期盼。知青岁月冲洗了他们的稚气,锻炼了他们的筋骨,也成熟了他们的思想;知青岁月,铭刻在知青们的人生轨迹上,每一个知青的经历,或许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这样的故事,共同折射出当年的时代印记。它令人回忆,引人思索,给人启迪。虽然那个时代已经久远了,但这一代人的深刻印迹永远不会淡漠。
北京这座城市教会我们的,是正视历史、倾听历史、记录历史。感悟知青精神,砥砺青春品质,记录真实历史。路还很长,而我们还在路上。
与中国传媒大学合影
舍不得这厚重的古都,再见了,北京!(文/陕西科技大学织青公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