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陕西科技大学织青暑期社会实践团经过15个小时的硬座颠簸,于7月17日由首都北京抵达上海。自2015年起,织青的调研地以北方地区为主,上海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120万知青奔赴黑龙江、内蒙古、江西、贵州、云南等南方各地。因此,上海是织青社会实践团探究南方知青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上海知青博物馆合影留念
经社会实践之前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织青社会实践团经陕西中洲慈善帮助基金会发起人王农介绍联系到上海知青研究会、上海知青杂志社、上海知青博物馆、黑土情杂志社等以研究知青精神、历史与文化的科研机构与学术单位。实践期间织青社会实践团获赠相关学术资料与内部刊物共计37本,为后期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学习基础。
黑土情杂志社合影留念
上海知青研究会作为上海唯一的官方研究知青的平台,自2002年至今收集了大量的实物和口述资料,通过建设网站、发行刊物等方式传承知青精神,探索知青文化。副会长张刚重点提出团队过去较少关注的“兵团知青”——相比于插队知青,兵团知青每月基本可解决个人温饱,但是活多量大且管制严格,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周公正说,西南边陲云南在上个世纪经济落后,战争频发,因此大量知青成为边境知青,亲上战场,保卫祖国。复旦大学的史学博士林升宝在同团队分享研究方法时说:“我不能给知青或知青精神下明确的定义,就全国范围而言,这部分历史的研究还较浅显,不过具备相当的研究价值,我们共同探究这段历史的路还很长,但看到有更多人来关注这个群体,我们很高兴。”座谈会最后,织青暑期社会实践团表示会认真总结学习内容,不断扩充团队理论基础,并计划将上海知青研究会发展成为织青公益团的科研机构资源方,以探求新的合作模式。
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合影留念
上海知青杂志社的主编王建国曾写到:确立一代知青的正面形象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举措。中国会讲好知青的故事,因为知青文化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织青暑期社会实践团为讲好一个知青故事所尽之力,也将感染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