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的火车,两个小时的汽车,再加上1个多小时的“乡村公交”,方尤才和队友们终于到达了安徽省岳西毛尖山留守儿童支教中心。
“你们来的太好了,有你们在,村里的这些娃娃暑假生活就丰富了许多!”中心主任刘磊兴奋地说。
方尤才是安徽工业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队员,刚刚结束了在四川乐至一年的支教生活,还没来得及回家,又带着一群学弟学妹来到革命老区开展社会实践。今年,安徽工业大学共组建132支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开展社会调研、爱心支教、环保科普等活动,以此探索教育扶贫、专业扶贫、科技扶贫“三位一体”的高校精准扶贫模式。
15天的支教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还带着这群孩子走进大学校园,走进马鞍山市好人馆,参观博物馆,开展趣味科普活动。
精准扶贫扶持谁?怎么扶?带着这样的问题,该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王涛和队友们在指导老师暴伟的带领下,来到舒城县阙店乡转水湾村,进行精准扶贫社会调研。队员们顶着烈日,挨家挨户了解贫困村民基本信息,对致贫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提出脱贫建议,并形成一份调研报告,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肯定。
校党委书记刘新跃专程看望慰问实践队师生,对调研成果予以了肯定,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思路建议。“同学们应当用心、用力、用情,全身心投入到实践当中去,在社会实践中服务社会,提升自我,向农民群众学习艰苦奋斗的风格,向地方党员干部同志学习不忘初心的品质。”他说。
在岳西县明堂山,计算机专业的王子齐和队友们进行“智慧景区”设计调研,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就如何提高线上线下互动功能,实现游客与游客、游客与景区管理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以及今后的旅游规划提出具体建议。
队员们以岳西红色旅游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以走访、调研、服务为主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完成了《“互联网+”背景下岳西红色旅游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调研报告。
“在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将暑期社会实践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探索教育、专业、科技‘三位一体’的高校精准扶贫模式,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担当。”该校团委书记王先柱表示,“大学生们把自己的见闻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当地老百姓切实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磊)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