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改为选修课引起社会热议。在今年北京高考改革增加语文分值的背景下,人大的做法难免引发质疑。人大校方曾表示,该校之所以做出如此调整,是因为学生对这门课热情不高,多次课程测评的综合排名都排在倒数第二位。
赏美文、品诗歌,曾经是大学语文课上最惬意的事情。然而如今很多高校的语文课却乏人问津,有的学校甚至连课程都开不起来。一头是五花八门的选修课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头是被奉为“根基之学”的语文课遭受冷遇、门可罗雀。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令人心忧。
其实,在人大之前已有很多高校将大学语文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甚至取消。今年年初,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显示,在全国91所参与调查的高校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34.8%,62.5%的高校大学语文课时在32个或更少。
语文教育边缘化,不仅发生在大学,事实上,中学语文多年的地位也并不主流。应试指挥棒下,不少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语文难以靠短期突击取得好成绩,升学考试也难靠语文拉开差距。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不论是老师要求,还是学生自己的选择,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语文学习一推再推,甚至根本不为学习语文留出时间。今年各地开始研议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的分值将下降,对应的,语文分值将大幅提升。这必将唤醒学生和家长对母语更多的重视。
无论是应民族文化传承之需,还是及人文素养提升之要,大学语文都不应该成为一个被疏离、被忽视的对象。要给大学语文教育开出合理药方,并非易事,各方都应当共同反思、认真探索。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