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 > 正文

有家长翘首以待、有老师顾虑重重 暑期托管如何落好地

更新时间:2021-07-11 16:43:28点击次数:39481次字号:T|T
有家长翘首以待,有老师顾虑重重,“暑期托管”如何落好地? ■ 观察家 推行“暑期托管”政策,也需加强监管,以确保其不会成为“变相补课”。 7月9日,教育部网站全文公布《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标志着“暑期托管”政策正式出台,也是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的又一具体举措。 落实“暑期托管”,需打消教师顾虑 对于以学校为主体的“暑期托管”服务,此次通知特别强调,要确保引导教师...

有家长翘首以待,有老师顾虑重重,“暑期托管”如何落好地?

■ 观察家

推行“暑期托管”政策,也需加强监管,以确保其不会成为“变相补课”。

7月9日,教育部网站全文公布《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标志着“暑期托管”政策正式出台,也是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的又一具体举措。

落实“暑期托管”,需打消教师顾虑

对于以学校为主体的“暑期托管”服务,此次通知特别强调,要确保引导教师志愿参与、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这表明教育部作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这一政策的出台过程中,认真听取了社会意见,回应了各方关切。但这也并没有打消一些人,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失去假期的顾虑。

比如,有人就问,既然是志愿参加,为何要将此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更有人直指这种政策为变相强制埋下了隐患。有人进而认为如果事实上取消或缩减了暑假时间,教师这个职业的吸引力会进一步下降。

此外,也有人担忧通知中强调的“辅导作业”“指导阅读”等与补课的界限很难划清,“暑期托管”很有可能成为“变相补课”。还有人则从学生角度考虑,强调暑假是学生难得的亲近家人、了解社会的时间,如果又以托管的名义把孩子送回学校,等于事实上剥夺了他们的暑假权利,对孩子教育并不利。

这其中的一些看法,当然是带着情绪的表达,不无夸张之处。但考虑到这些年来一些政策在推行过程变形走样的现象,在“暑期托管”政策全面铺开之前,进一步充分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真实声音,是有必要的。

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每年的暑假,是他们难得的休整身心、提高业务的机会。教育部通知因此也强调,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保障教师权益,既要保障教师暑假必要的休息时间,也要给教师参与暑期教研、培训留出时间。

这些政策也都要有具体措施来落实,以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压力层层传导,出现简单粗暴现象,损害基层教师的权益,最终把好事办坏。

另外,在相关政策推行过程中,给孩子们提供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让他们感觉自己的意见受到尊重,也非常重要。毕竟,在教育问题上,学生才是永远的主体。

加强针对性监管,别让暑假变“补课”

学生暑期“看护难”,一直困扰着无数家庭,“暑期托管”有巨大的现实需求,众多家长对此有热切的期待,教育部门能够直面这一社会难题,显示了应有的担当与勇气。不过,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需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为此,教育部通知中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在托管服务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教育资源;要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这无疑是探索“暑期托管”政策落地的有效途径。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说有大学生志愿组织起来,在暑期帮助城市里菜市场等外来务工人员照料孩子,但最终被有关部门叫停,原因是他们租借的场地消防设施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

而今,结合教育部此次通知来看,就不难发现,托管新政也为化解此前的现实难题提供了钥匙。如,以学校为“暑期托管”主体,解决了场地安全等问题,包括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可以有效化解广大中小学教师关于失去假期之虑,而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介入,则可为提高“暑期托管”质量提供更多保障。

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工作重心放在监管方面,确保以学校为主体的“暑期托管”不要成为变相的课外辅导班,并在解决看护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暑期活动,让学生在暑期托管中充分体验到假期之乐。

当然,作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父母双方都忙到没时间照顾孩子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这也提醒,用人单位应考虑到员工在暑假有照料孩子之需,在工作安排中适度给予照顾,而这也应成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新京报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