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家居生活 > 正文

“智慧物业”搭起生活服务圈

更新时间:2021-02-03 15:55:04点击次数:31158次字号:T|T

推动社区智能化,打通“最后1公里”

“智慧物业”搭起生活服务圈

本报记者  高  乔


南京智博会上,科技企业展示安装“智慧大脑”的摄像头“AI+”应用于社区场景下的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物品识别等技术。
王路宪摄(人民图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信部等日前印发《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鼓励物业服务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物业智慧管理服务水平。专家表示,智慧物业将打通居民“最后1公里”的生活服务,让“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居住社区延伸。


充当防疫“小帮手”

“这个‘社区疫情防控’微信小程序好,不用和物业接触,减少了聚集的风险,安全又高效!”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万年埠街道皖新朗诗小区门口,准备外出的居民洪林一边测体温,一边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微信小程序,便利了业主与物业管理人员的沟通,也让社区防疫管理更加智能。

智能物业管理工具在防疫期间充当了“小帮手”的独特角色,社区的智能防疫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外测温设备、消毒无人机、翻译巡逻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成为防疫战线中的特殊身影。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更多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智慧物业设施,成为助力物业公司提供更好社区服务的重要工具,在社区管理中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专业人士分析,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社区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智慧社区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幅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智能化服务和精准化决策能力。随着智慧治理服务从城市向社区、村镇等基层延伸,智慧社区成为基层治理领域应用新焦点。

房地产资深分析师肖云祥认为,智慧物业、智慧社区是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公里”,有利于打造服务型社会,提升居民对幸福生活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

刷新智慧“存在感”

智能车牌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车辆管理无人值守设备、智能安防系统……随着各类智能系统逐渐在社区中发挥作用,智慧物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智能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主动自动识别业主、陌生人、外卖快递员;社区停车场、车位自动进行使用频率分析,施行无感通行缴费;社区线上APP与线下商家服务联通,提供购物、教育、养老、娱乐等各类生活服务;智能监控系统自动识别高空坠物,社区消防设施自动检查……随着越来越多智慧物业硬件与软件设施被投入社区物业管理使用,这些颇具“未来感”的生活场景正逐渐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感”。

近日发布的《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纳入了构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全域全量采集数据、推进物业管理智能化、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等六方面内容。推动设施设备管理智能化、实现车辆管理智能化、促进居住社区安全管理智能化,拓宽物业服务领域、对接各类商业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等与居民生活切实相关的智能化物业管理服务内容被重点提及。

“科技赋能,便于建立以智慧社区管理为基础单元,以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为目标的系统性工程。通过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利用,有助于城市管理层对城市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肖云祥表示。

加强智能“基本功”

智慧物业的快速发展并非一日之功。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统计,2013年至今,中国百强物业企业智能化投入的资金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50%,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1%。近年来,智慧物业成为物管服务的新发展方向,物业管理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在智慧物业方面布局发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社区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近万亿元。广阔的智慧物业市场规模为智慧物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蓝海”。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和集约化管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行业新技术运用及项目外包等方式的助力下,物业服务500强企业的人均效能正在显著提高。头部物业服务企业几乎都拥有或正在开发自己的信息化平台。

《2020中国绿色智慧物业发展报告与案例选编》指出,以移动互联、IoT(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基础支撑,打造专业化、协同化的绿色智慧物业平台,构筑一体化绿色智慧物业管理体系,已成为新时代城市居民和各大城市服务运营主体推动智慧社区和数字城市建设进程的重要发力点。人民日报海外版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