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朱善永 陈美君)当今,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各地创新,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智能门禁、一键报警、高空抛物监管,智能水电表、智能垃圾桶自动检测桶内垃圾…这些服务都是数字信息化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应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就是旨在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条件下,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
“设施设备运行好”是万科物业“五好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小区设备设施的管理,万科物业始终奉行着“以养代修”的理念,将所有设施设备分为供配电、给排水、电梯、消防、弱电智能化、公共设施六大系统六大系统,有计划地实施日检、周检、半月检、月检、季检、半年检、年检的七级养护,将设备的检查、调整、维护、保养等工作做在平时,力争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大修次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切实从根本上保障设备的运转效率,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近年来,万科物业做了大量投入,引入和开发了一大批新技术。在业主们看不到的设备房,其运转情况时刻决定着业主水、电、梯的使用体验。传统的作业模式下,维修员每天巡检设备房,往返于各个设备房之间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不能实现24 小时覆盖。
现在,通过安装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智能电表、摄像头等智能设备,云维保以线上巡检替代线下巡检作业,实现24 小时无间断检测,达到对各个再管小区的全时段风险管控。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做到3 分钟完成调度,10 分钟到场处理,让服务团队更敏捷,让设备维养更便捷。
以电梯为例。异物卡门、配件老化、人为使用不当是导致电梯故障困人的三大主因。针对异物卡门这个原因,万科物业通过保洁清理、维保清理、项目巡查等手段进行高频即时清理,仅用一个月时间,“异物卡门”类电梯故障困人事件次数环比就下降了50%。”万科物业安电专家李志超介绍,保障电梯安全,更重要还是从电梯本身入手,对电梯运行环境进行改善和优化。
电梯运行环境主要是“控温”和“控湿”。李志超介绍,前者是“急性病”,后者是“慢性病”。万物云数字运营中心产品部产品经理刘瀚林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要治好这两个病症,单纯依靠人力是不够的,只要一个传感器,可大大提升治病的效率”。当电梯机房温度过高时,容易导致电梯变频器出现散热不良,会困高温而保护停机,或者电梯其它配件因高温寿命减短而频发故障,导致电梯出现故障停梯或者困人事件。
急性病治疗要及时,针对“控温”的难题,万科物业引入了电梯机房温度传感器,当电梯机房温度达到或超过标准设定值40 度时,电梯机房温度传感器就会向系统平台发出报警信息,信息源数据会反馈到万物云武汉数字运营中心,自动触发FM 工单到发生故障的项目管理人员手机上,项目人员接到工单,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通风降温设备检查和故障维修。“这样一来,电梯还没有发生故障,我们就可以提前介入维修。”刘瀚林说。
急性病好治,但慢性病就难了。“控湿”的原理是,地下渗水或楼层因意外爆水管导致电梯底坑进水,积水未及时排走,会直接导致电梯底坑电气线路与设备湿水发生故障,或者井道底坑内长期积水状态下,高湿环境导致电梯设备、线路锈蚀,从而引发电梯故障。这个缓慢的锈蚀过程,往往电梯发生故障后,经过检查才能知道。加之日常的人工检查湿水状况,必须停止电梯运行才能进行,因此,人工日常监测的难度更高。
慢性病要治根,万科物业在电梯底坑安装了水浸传感器,当底坑有积水未被集水井排水泵及时排走,超过设定的水位高度,电梯还未能停机,就会发出警报,自动触发工单,提醒项目人员进行处理,同时,远程监控人员会对处理结果进行远程验证。
除了“控温”和“控湿”,万科物业还与电梯遥监平台的头部电梯厂商展开合作,将电梯运行数据打通和共享,物业与电梯维保公司人员快速响应和处理,目前已经完成1万余台电梯的遥监数据的打通共享。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万科物业针对社区治理中的各种难题,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持续改进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思路。经过32 年的创新发展,万科物业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化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如制定“五好服务标准”(设施设备运行好、秩序井然环境好、有事帮忙管家好、邻里和谐关系好、财务透明权益好),通过标准化的制度持续做好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环境绿化、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