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正文

非法报废车辆电池乱象:有害物随意扔 贵金属卖海外

更新时间:2022-12-06 11:33:46点击次数:40363次字号:T|T

当前,我国报废机动车及“退役”动力电池规模庞大。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人非法回收、拆解、变卖、粉碎报废车和“僵尸车”及动力电池,破坏环境生态,导致大量有色金属等珍贵资源流失海外。

报废产品入“黑市”,正规机构“吃不饱”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汽车3.1亿辆,约占76.4%。按照国际4%~6%的平均报废比例测算,报废机动车数量庞大,二次回收市场广阔。有机构预计,到2026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市场规模或达2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同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迎来“退役潮”。

待拆解的报废汽车

市场需求上升,我国报废机动车及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却受制于资金、技术、设备、场地等限制,多数企业规模不大,呈现小、散、乱特征。

半月谈记者暗访发现,当下报废机动车以个体回收为主,二次污染严重。在东部某市,一些不法分子在未经车主同意、未核验证件信息的情况下,将部分长期停放于公共场所的老旧机动车,以废铁称重的形式违法变卖、粉碎获利。

在南方某市一处非法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的“黑窝点”中,破碎的机动车外壳、零部件凌乱地堆放在未经任何处理的场地上,随意搭建的简陋铁皮房俨然成为拆解作坊,现场工作人员没有专业资质、未经专业培训。

还有一些小作坊低收高卖,违规提取其中的钴、镍、锂等贵金属材料,赚取暴利差价,恶意哄抬价格。当前,无资质高价收购,私拆滥解报废车、动力电池现象增多,大量报废产品通过中间商、中介等流入“黑市”,导致正规机构“吃不饱”、收车难。

半月谈记者在苏南调查发现,部分非法回收商逃避税收、环评、场地等费用,成本低、利润大,往往开出高价吸引车源,而正规机构需要负担场地、税收、环保设施运行等成本,很难与非法回收商竞争,车源惨淡。

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企业3.6万家,其中仅47家进入工信部“白名单”。据业内估算,以2020年为例,我国累计“退役”动力电池约20万吨,“白名单”企业回收量不足5万吨。

环境风险高企,资源流失海外

拆解机动车会产生废油、废制冷剂等10多类危险废物和废玻璃等一般固体废物,如果处置不当或非法转移,极易造成水、大气、土壤等污染。

半月谈记者探访多个“黑窝点”发现,非法回收机构的拆解场地多未进行硬化防渗漏处理,缺少水油分离器等设备,报废车辆随意堆放,拆解流程不规范,产生固体废物和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2021年4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查处大批机动车拆解行业污染环境问题。在东部某镇,上百个非法拆解点露天作业,无任何污染防治设施,拆解后的含油废钢露天堆存,经雨水冲刷导致农田遍布油污,恢复难度极大。

机动车报废后,资源二次利用价值高。如果资源二次回收成为灰色地带,容易导致有价值的有色金属等资源流失海外。一名从业者告诉半月谈记者,2021年全球铂族金属二次回收167吨,占全球全年铂族金属总供应量的26%。报废汽车催化剂是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回收的最大来源,占比80%。据公安部统计,2020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催化剂市场流通量约5000吨,含10吨左右铂族金属,但报废机动车催化剂95%以上流向非正规机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含有铂或铂化合物的废碎料出口594吨,按含铂族金属5%至10%计算,有30吨至60吨铂族金属流失海外。

此外,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在报废机动车及动力电池非法拆解中,不少商家为降低成本,将零部件或电池翻新后用于非法维修或再次销售,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还有部分车况较好的报废机动车经非法改造后直接流入汽车销售“黑市”,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销售。

加强立法保障,优化税收政策

我国报废机动车及动力电池存量大,但资源二次利用率不高。欧美国家机动车资源二次循环利用率约30%,我国仅10%左右。

多位企业人士建议,加快推动二次资源回收领域立法,管控机动车及动力电池领域二次资源利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琮玮认为,现行法律法规仅规定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并未规定其停放是否合法合规,执法人员面对大量不违停、又达到报废标准的“僵尸车”束手无策。她建议完善立法,明确“僵尸车”认定依据、所有权、处理程序等问题,推动有关部门集中清理整治。

拆解车辆后可循环利用的各类金属及塑料

多位公检法系统人员认为,要针对回收体系不健全、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建立规范的二次资源回收体系和网络,统筹规划二次资源循环利用定点,严打高价值二次资源走私。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高城建议,鼓励机动车生产企业承担责任,支持先进企业进入报废机动车回收体系,促进回收拆解行业与再生资源产业结合。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报废车分会指出,车辆进入正规报废渠道的补贴力度和范围有限,导致正规回收价格与非正规回收价格“倒挂”,且交易中车主通常不愿承担增值税,只能由回收企业承担。可优化税收政策,适时加大补贴力度。

来源:半月谈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